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南翔宇)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本月,我市城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项目新增10项,包括家庭药箱服务、家庭康复指导、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成长档案、居家环境健康指导等。随着这些服务项目的增加,“家庭医生”对不同家庭成员的服务将更具针对性。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让居民享受到均等、便捷、优质、经济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市从2008年起,通过探索政府拿钱为群众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走出了一条“政府出钱、中心服务、居民享受”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创新之路。
2013年,我市城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城区由30元提高到34元,各县市由25元提高到30元。随着补助标准的调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标准也相应升级,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43项的基础上,从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加服务频次和增加服务类别三个方面,我市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调整,并在全市推行了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式服务,让普通居民拥有“家庭医生”。
为使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给居民提供更多更具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前,我市研究制订了新的“公共卫生服务包”,并于本月开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记者注意到,新的“公共卫生服务包”不仅包括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还根据我市实际,增加了城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要求全科医生服务团队除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外,同时承担新增的10项服务项目。
据了解,这10项服务项目分别为:家庭控烟指导、家庭就诊咨询、家庭药箱服务、家庭康复指导、家庭健康教育、居家环境健康指导、家庭护理指导、0~6岁儿童成长档案建立、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指导和家庭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导宣传。
为使服务更加有效,我市还对每一项服务进行了细化,并确定了考核指标。如居家环境健康指导服务项目,要求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要对签约家庭进行居家环境指导和干预,为签约家庭提供家庭卫生、限酒、低盐、低油现场指导,为重点家庭培训1名保健知识宣传员,指导规范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健康护理、保健等,以提高签约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逐步改变家庭成员不良的生活习惯。
这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项目要求,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服务。为确保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花到百姓身上,我市采用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由各区卫生、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并报市卫生局、财政局备案。市卫生、财政部门按不低于10%的比例抽查,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服务金额,结合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专家考核结果、群众满意度,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补助。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由各区卫生、财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