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谢庄村:火红樱桃耀山林
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站计生 服务一生
全市人口和计生工作会议昨日召开
兴节约之风 以节俭养德
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导 读
孟州市:“三问三思”清风劲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5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谢庄村:火红樱桃耀山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张 鹏

  初夏的阳光虽然不那么火辣,但也很耀眼。在博爱县寨豁乡谢庄村,随处可见的樱桃树上葱绿的叶片下面,一颗颗一串串黄的、红的樱桃在阳光下闪耀着珍珠般的光泽。

  作为革命老区,谢庄村的450余口村民,守着400余亩贫瘠的耕地,一度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炸山取矿石、开车搞运输……这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掠夺式的经济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暂时的利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搞了多年运输的村党支部书记谢根虎,开始思考着,靠山吃山无可厚非,但山也有多种吃法,有竭泽而渔的破坏性吃法,也有边养边取的“绿色”吃法。

  本世纪初,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大背景下,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指导下,谢庄村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吃法——利用本村万余亩荒山荒坡,大力发展以樱桃为主的林果业。

  谢根虎和老伴承包了一片荒山,搭起了茅草屋,吃住在山上,硬是用双手清理出了一片宜林地。

  他先后引进了大樱桃、晚熟桃、花椒等多种经济苗木,并请来了苗木专家给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

  在谢根虎的带领下,一户、两户……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发展林果业的道路。

  如今,该村以樱桃为主的林果已经达到了300余亩,谢根虎也成为寨豁乡最大的樱桃种植户。

  昔日荒山野岭般的谢庄村变成了如今富裕文明的小康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千元,增长到了去年的3000余元。

  村民们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可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却没有改善,不仅影响村民出行,也给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林果销售造成了极大不便。怎么办?

  谢庄村通往博晋路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距离,但要想把这条路修通,没有几十万元也干不成。终于机会来了,国家提倡的“村村通”工程如久旱后的春雨洒在了谢庄村的大地上。谢根虎立刻发动村民,筹集了30多万元,鼓足干劲,在短短的几个月里,硬化好了谢庄村通往博晋路这条“致富路”。

  这条路,让谢庄村这个用了10余年时间打造的“花果山”与繁华的县城紧紧联系了起来。眼下正是樱桃采摘的黄金时节,一辆辆来自四面八方的车辆来到此地,赏美景、摘樱桃……

  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新房,一条条干净宽敞的水泥硬化路,一张张合不拢的笑脸,樱桃、核桃、柿子、毛桃处处结果,花椒、西红柿、各类青菜随手可摘……

  然而正像一首歌唱的那样,樱桃好吃树难栽。对于地处山区的谢庄村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用水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相关单位给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原来修建的水窖已经不能保证生产的需要了,要是相关部门能扶持我们多修建几个水窖就更好了。”采访中,谢根虎道出了村民们的期盼。

  博爱县寨豁乡谢庄村的樱桃红了,不少市民来到该村采摘樱桃。

  本报记者 李英俊 摄

  扫扫二维码

  看谢庄村新貌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