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建协同化维权工作机制。依托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建立会议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青少年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安排部署青少年维权工作任务;以《青少年维权公报》为载体,建立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按月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定期向成员单位通报维权工作动态;丰富“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内容,通过微信群等媒体建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长期联系和定期反馈机制,争取人大、政协对青少年维权工作的专项视察,畅通维权工作的组织化渠道。
二是打造网格化维权服务阵地。横向层面以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青春驿站、青年志愿亭为核心,整合青少年维权岗、法制教育基地、青少年宫、图书馆、科技馆等资源,组建涉及文化、教育、法律、心理咨询、第二课堂等多领域的青少年维权服务阵地站点。纵向层面以建设志愿文明之城为基础,积极打造覆盖市、县、乡、村四个层级的青少年维权阵地站点。到2015年年底,每个县市区建立维权站点不能少于10个。在网格化站点体系基础上,绘制站点分布地图,明确每一个站点的具体维权服务功能,把所有的维权工作项目向站点延伸,逐步实现青少年维权服务与社会生活对接。
三是实施人性化维权工作项目。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以“呵护雏鹰·助力圆梦”活动中摸排的2000名困难家庭子女为基础人群,兼顾其他重点青少年群体,编印重点青少年群体分类帮扶手册。通过项目申请、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相关社会组织和专业化人员队伍,全市组建不少于20支专业维权队伍(其中预防成员单位组建不少于10支,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支),共同组建青少年权益工作专业人才数据库,开展补救、预防、提升三大帮扶行动。针对普通青少年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宣传、共青家教等服务。县市区要以阵地为核心招募相关志愿者,建立社会志愿者数据库,围绕交流、陪护、传授三大维权服务内容,设置不少于5个常规维权项目,建立开放多元的维权工作模式,方便社会各界参与青少年维权工作。团市委按季度对项目实施进行督导,按年度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评选表彰。
四是建设信息化维权动员体系。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为基础,重点发挥焦作青年周刊、青年手机报的作用,制作青少年权益工作公益宣传片,构建政府主导、主流媒体参与的集中宣传平台。以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为基础,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人人参与、社会广泛关注的新媒体快速传播平台。在集中宣传和快速传播平台的基础上,团市委定期统计通报县市区维权工作信息,构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全媒体宣传动员体系。 小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