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十年前,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作坊式小企业,经过十年的磨砺拼搏,现如今扬眉剑出鞘,一跃成为中国重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带式输送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并在2013年荣获“焦作市市长质量奖”称号,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认定为“焦作市高成长企业”,它就是焦作市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企业发展的秘诀是什么?迅速增长的原因何在?“人才培养是基石,技术创新是原动力。”该公司负责人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记者到这家企业采访,寻求该公司制胜的秘诀。一进车间,只见铆花四溅,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批来自国外的订单货物正在加紧赶制。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始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各类人才视为企业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科学的选才、育才、用才机制。”
据悉,该公司不仅通过智联招聘、赶集网等知名招聘网络吸纳人才,通过参加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等形式招贤纳士,而且还与河南理工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合作,以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等方式,引进高技术人才。
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该公司人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人才的引进是企业发展之基,而科技创新则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在技术创新上,科瑞森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之路。在外人看来,这样的企业只需照图制造,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订单即可,对技术创新没有什么要求。但是,科瑞森却不这么认为。相反,这家企业格外注重技术创新。科瑞森自主研发生产的系列带式输送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定为“河南省名牌产品”。 在研发过程中,该公司同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学院就滚筒的数字化设计开展合作,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模拟各种工况,开发出了滚筒CAD设计软件,彻底解决了滚筒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并节省钢材近20%,并对焊接中16个工序进行重新评定,通过实施检查,滚筒制造质量分别满足澳标、美标、欧标的要求,实现了滚筒的大量出口,今年合同额已达到近600万美元。
近4年来,该公司的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5%,其中,2013年的投入达到1234万元。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去年一年,我公司签订销售合同9.3亿元,销售收入突破3.5亿元,这都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果实。”该公司负责人自豪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