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越发觉得传统的端午节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早在九年前,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国人忿忿然,中国端午节作为本源正宗,韩国的申遗成功应该让国人从中吸取教训。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故事更令国人汗颜。南京某中学教师叶海露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该校初中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叶老师问同学:“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三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
至此,笔者想到童年时候的端午节情景。那个时候,人们吃粽子、插艾草、戴香袋……节日氛围十分浓厚。现如今,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些人文氛围。难怪有网民感叹:现在的人对民俗传统节日都已淡忘,而对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趋之若鹜了。
对于很多人来讲,端午节现在就是“假”。尽管国家规定端午节为法定假日,但不能用简单的休假态度来对待端午节这样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还有一些青少年,把端午节当成了“玩乐节”,利用假期邀上同学好友一起玩耍。
笔者认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只有除夕吃饺子、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升华后,我们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笔者希望端午节不要变了文化味道,更不要让传统节日的文化灵魂渐行渐远,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去了解我们的民俗,将我们的文化传统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