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怀川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身才情唱大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6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身才情唱大风
——记西安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牧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牧江,1938年生于博爱县,现任西安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集音乐、诗词、书法、印学等多种才艺于一身,学养丰厚,作品丰硕,堪称一代鸿儒。图为牧江在工作室里挥毫泼墨。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核心提示

  当木匠时,他谱写出毛泽东同志逝世后在全国选播的五首纪念歌曲之一,后来这首歌成为毛主席纪念堂奠基典礼上与《东方红》同播的两首歌曲之一。

  当音乐人时,他精研格律诗词、书法篆刻,对音乐、书法、印学、写诗、填词、度曲无不深谙精通,被誉为当下长安无出其右的一代鸿儒。

  学养广博而深厚,性情宽和而豪放。他就是从我市博爱县走到三秦大地的牧江先生。而今,牡老仍以76岁的高龄担任着西安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务,并坚持着多种艺术创作。近日,本报《天南地北焦作人》栏目记者前往西安,探访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读取他飞扬横溢的才情学识。

  本报记者 陈作华 王水涛

  怀川少年走秦川

  “写歌作曲、吟诗填词、抚琴弄箫、书法篆刻,牧江先生集多种才艺于一身,有如当今的李叔同,实为焦作人的骄傲,适合你们的栏目。”西安一位文艺界资深人士向记者推荐说。

  年迈而有朝气,饱学而又谦和,乐观并且爽朗,豁达更兼豪放……在一天的相处中,牧江留给记者这般印象。和他在一起,可以探讨词牌曲谱的遗失和恢复,可以请教律诗句式的平仄与粘对。采访之余,牧老即兴挥毫泼墨,行笔之中,龙腾蛇舞,意气飞扬;席间小酌,乘兴清唱小曲,陕北腔、陕南腔,直到家乡的老怀梆。情动之处,悲腔委婉,双目含泪。四座皆叹,牧老真性情中人也!

  牧江先生今年76岁,现任西安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西安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长安音乐》主编等职,曾获西安市“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其实,年至七旬依然活跃在西安文艺界的牧江,本是我市博爱县人。走近牧老,方知他多才多艺的背后,是“处逆境而能乐、遭不幸而敢乐、遇坎坷而犹乐、化忧伤而为乐”的多舛人生和处世态度。

  牧江,原名张宪章,1938年出生于博爱县许良镇丹河岸边一个乡绅家庭。幼入私塾,读论语、拨算盘、写大字。然自6岁时家境败落,牧江全家只靠一亩多地维持生计。牧江自此开始了农穑劳作,打柴、割草、耕种、浇地、挑毛粪,他无所不做。天灾更兼人祸,日寇入侵、土匪猖獗,他和家人以野菜为生,终日食不果腹。12岁时,他随父亲离乡背井,辗转来到西安。

  到西安后,父亲以做油布雨伞为生,牧江入学读书。他直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起,两年就读完了小学课程,并成为全班唯一考上西安第一中学的学生。初中阶段,牧江爱上绘画,他素描毛主席画像,临摹芥子园、蒋兆和等大家的画作,还在校园里举办了个人画展。

  初中毕业后,牧江被保送至西安师范学校(现西安文理学院)。在此阶段,牧江的个人潜质日渐显现,担任了学校乐队队长、足球队队长。师范毕业,他被分配到由延安迁来的西北第一保育

  小学任教。那时,哪门课缺老师他就顶上去,且门门课都讲得很好。

  然而,1966年,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袭来,大字报满天飞,其中也有指向他的矛头。终于,一顶“反革命”帽子扣到了他头上。

  谁道磨难不是福

  牧江被迫离开学校。他来到一个街道社办工厂,成了一名木匠。

  第一天工作,他的双手已满是血泡。一周后,血泡变成了厚厚的茧子,他也逐渐适应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我不怕劳动、不怕吃苦,无非就是由靠嘴讲课吃饭变成靠手干活吃饭。”面对人生变故,牧江以乐观心态坦然面对。由于他有知识、肯钻研,很快由普通木工转为铸造模具工。同时,牧江还组织工会文艺活动,开展基层文艺创作,并成为省、市群众艺术馆的业余音乐作家。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终于,一个木匠写出了在特定历史时期面向全国播放的歌曲。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受中央有关部门指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人来西安组织音乐工作者创作怀念毛主席的歌曲,要求歌曲表现出歌颂、赞美且又昂扬、向上的特点。为此,词作者首先创作了一批歌词,并被北京的相关部门确定了五首歌词,然后由当地音乐单位再根据这些歌词谱曲,并要求歌词不能有一个字的改动。

  牧江作为省、市群众艺术协会的业余作者,应邀同西安音乐学院、西安歌舞剧院等专业团体的音乐家共同为这五首歌词谱曲,最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挑选出最满意的曲子报送北京。

  牧江选择了为《毛主席,我们永远怀念您》的歌词谱曲。

  拿到歌词后,牧江无时无刻不在酝酿这首歌的曲谱。一日,他正在车间推刨子,突然灵感飞来,便立即将想到的主题乐句写在刚刚刨平的木板上。当晚,他连夜谱曲。一遍遍吟唱,一句句修改,待到东方发白时,曲谱完成。

  牧江的作品脱颖而出,送至北京审查后,被确定使用。评委认为,牧江的曲谱与词作生动吻合,曲子创作将颂歌与进行曲有机结合,赞美而不崇媚,亲切而又热烈,演唱效果感情浓烈、激奋人心。

  谈及感受,牧江说:“歌词中依次为炼钢工人的话语、丰收后的农民心声、解放军战士的决心,这样的歌曲,要有劳动的节奏感、冲锋的步伐感,而不是那种舞台腔、温柔调。这次创作的成功,源于我有工厂生活经历,也算是木匠活儿带给我的好处吧。”

  由于该歌曲完美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声音,满足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需要,在毛泽东同志逝世后,其他歌曲全部停播的一个月里,牧江谱曲的《毛主席,我们永远怀念您》成为向国内外播放的五首歌之一。同时,这首歌也成为毛主席纪念堂奠基典礼上与《东方红》同播的两首歌曲之一。

  学养激扬大风歌

  1980年,当了15年木匠的牧江随着“文革”的结束回到学校。

  其实,牧江就是木匠的谐音。“木匠以绳墨取材,做人也要以某种原则绳墨规治人生,我既然干了15年的木匠,就索性以其谐音而自号。”由此,音乐家“牧江”的名字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1984年,牧江调入西安市文联音乐家协会工作,次年被推举为西安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后任该协会主席至今。

  在西安市音乐家协会工作期间,牧江主办了《长安音乐》《长安词苑》两本音乐和音乐文学刊物,联络、扶持了一大批省内外曲作者和词作者,使一大批人从音乐爱好者走上了专业道路,多人在国家、省、市音乐创作比赛中获奖。在牧江带领下,西安市音乐家协会还创办了西

  安函授音乐学院,开设理论作曲、音乐教育等专业,为各级学校、文化馆站、工矿俱乐部等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音乐骨干。

  同时,牧江坚持音乐创作。他创作的儿歌、民歌、校歌、厂歌、县歌及各种风格的歌曲达1000多首,影视音乐多部。其中,部分歌曲获国家十二部委的奖励、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一些歌曲被编入全国中学音乐教材。

  “音乐家会作曲,还要会作词。作词需要丰厚的文学修养为基础。诗经、楚辞、乐府等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自应兼收并蓄、学以致用。”对此,牧江带头实践,以为表率。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三年学习计划:一年写唐诗,一年写宋词,一年写元曲,并严格遵从格律要求,当成作业来完成。

  古典文学对牧江成为歌词作家给予了强力支撑。他为大型民族舞剧《秦俑魂》写主题歌和《兵赞》等插曲时,就成功地运用了诗经楚辞的表现手法。如今,他已出版两本诗集,刊载诗、词、曲千余首,广受专家和读者好评。

  把自己的诗词作品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牧江不断拓展艺术领域。他临摹草书八大家,探综众长,自成格局,形成了以草书为主、狂草犹长的书法风格。如今,牧江的书法已颇有名气,在海内外广被索取收藏。他的书法集《牧江书品》集书法与散文于一体,《牧江诗词书法集》融书法与诗词于一炉。同时,牧江还把艺术的触角伸向篆刻,将创作中的诗眼、词眼、曲眼篆刻成印,使自己的创作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采访临了,时近午夜。在位于西安市莲湖公园旁牧江的工作室里,记者捧读他的多部歌曲集、歌词集、诗词集、书法集,脑海里陡然蹦出一句话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天南地北焦作人》栏目记者联系方式:

  (0391)8797351 8797355

  13938163209 1346282793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