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本报通讯员 王 威
今年32岁的苏晓建是河南能源焦煤公司赵固二矿技术科副科长。几年来,他先后获得赵固二矿十大创新能手、焦煤公司创新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同事都亲切地称他“煤海革新急先锋”。
作为一名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专业的硕士生员工,苏晓建主动要求到井下采掘一线锻炼。为解决矿井深、矿压大带来的巷道支护难题,苏晓建多次白天深入现场,采集围岩技术参数,晚上挑灯夜战上网查阅资料。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努力,苏晓建探索出了“锚网(索)喷+U型钢+锚注”复合支护新工艺,成功解决了巷道压力大、顶板破碎带来的支护难题,既增强了支护强度,又节约了大量成本,为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赵固二矿11050大采高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为了解决片帮问题,原先直接采用注化学浆进行防控,注浆量大,费用高。为降低成本,提高防片帮效果,苏晓建在采煤工作面多次实验、论证,经过组织讨论后采取深钻孔,用柔性棕绳代替锚索配合化学浆进行全长锚固,防片帮效果显著。同时,每班能节省化学浆5吨,一个工作面回采下来就节约材料费3580万元。
参加工作以来,苏晓建先后主持或参与10余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高应力破碎围岩巷道交叉点整体抬棚支架”等5项获国家专利,3项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1亿元。工作之余,他认真总结科技攻关经验,精心撰写论文10多篇,其中5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作为赵固二矿科技创新管理办公室的管理人员,苏晓建牵头制定了《赵固二矿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科技市场运作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评审和验收管理,完善收购奖励运作制度,调动全员创新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矿井的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仅今年第一季度,他就组织收集整理各类创新及合理化建议75项,其中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科研成果各1项,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苏晓建这位煤海革新急先锋,正在创新的道路上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