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如果把医院比成医者与病魔作斗争的战场,那么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便是这个战场上的“特种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是他们的“武器”。可以说,急诊科是医院最紧张、最忙碌的科室之一,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水平、护理质量和人员素质。在焦作同仁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用精湛的医术、先进的设备、优质的服务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使不少患者摆脱了死神的纠缠,走向康复。
绿色通道让救治更及时
急,是急诊科的一大特色,发病急、来得急,更需要及时的救治。为此,该科特别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
前不久,市民张先生不幸遭遇交通事故,该科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派救护车赶往现场。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事故现场,出诊医生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进行了处理。由于患者伤情严重,出诊医生在回医院的途中通过电话向该科负责人进行了汇报。放下电话后,该科负责人立即为这位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要求医护人员提前做好所有准备工作。由于抢救及时,这位患者最终脱离了危险。
先抢救,后办手续;影像检查急诊优先使用;及时全院会诊制度……在绿色通道中,该科涵盖的内容不仅多,还非常具体。比如,每当救护车接到需要做手术的患者,该科都会提前安排人员将到达手术室的电梯保持开启状态,一旦患者到达,可以不用等候,立即送到手术室。“时间就是生命,动作快一点儿,患者就多了一分生存的希望。”该科主任卢一悦说,“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我们不但出诊要快,而且在仪器检查、手术治疗等环节上都必须跟得上,做到快一些、再快一些。”
区域优势让急救半径更短
作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唯一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焦作同仁医院还承担着周边居民的医疗服务工作。该院急诊科作为我市120急救站点,填补了示范区没有急救服务的空白。由于占据明显的区域优势,该科的急救半径不仅缩短了,还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为了让距离该院较远的居民享受到快捷、便利的急救医疗服务,该科还在示范区阳庙镇设立一个急救站点,专门抽出一辆救护车和数名急诊医护人员长期在这里驻守。
采访中,市迎宾路沙河桥附近发生了一起车祸,接到120急救电话后,该科立即派救护车赶往事故现场。在征得有关负责人的同意后,记者一同随行。从接到电话到到达事故现场,救护车仅用了5分钟。
“救护车出诊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堵车,而在示范区,出现堵车的情况很少,因此我们出诊一般都很顺利。” 卢一悦说,“急救半径短、出诊路上不堵车、分秒必争的急救服务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先进的系统让急救水平更高
该科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全市率先建立急诊电脑信息化管理系统,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救,急诊有了预检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该科的救治水平。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只有救护车送过来的患者才到急诊科就诊。其实,这是片面的。凡是有急病或者需要急救处理的病症,都可到急诊科挂号就诊。不过,患者到急诊科就诊,不再按传统的先来后到,而是先评估病情,再根据病情不同分区候诊,实行急重优先原则。对于急诊患者,大多数医院都在急诊科贴出了“急诊看病根据病情实行分级分诊”的告示。
参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急诊患者一般划分为第一级濒危,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第二级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有进展至生命危险和致残危险;第三级急症,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危险,有急性症状和急诊问题,但目前明确没有危及生命或致残危险的;第四级非急症,轻症或非急症,目前没有急性发病情况,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急诊患者急和不急,需要分诊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在我们这里,护士有无这方面的经验并不重要,只要护士将病情描述的情况或者血压等数据输入到电脑里,就能自动准确评估出患者的病情及级别。” 卢一悦说。据了解,这套急诊电脑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卢一悦结合多年的急诊经验以及自学电脑软件知识而独立研发完成的。
在办公室里,卢一悦向记者展示了急诊电脑信息化管理系统所具备的强大功能。卢一悦打开急诊患者分级界面,从所标注的不同颜色就可以判断出根据患者病情所评估的级别以及如何进行处置。更值得一提的是,急诊电脑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多项数据分析。比如,救护车一天中所收治急诊患者最繁忙的时段;就诊患者的病类分析等。通过分析出来的急诊数据,使该科在急救方面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