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健康之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宝宝的“湿疹”为啥总不好
从“单兵作战” 到“团队崛起”
市人民医院“胶囊胃镜”真神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单兵作战” 到“团队崛起”
——记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骨科一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骨科一区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倪国骅(右三)正在了解患者康复情况。王海燕 摄
 
   

  本报记者 朱传胜

  “焦作,好样的!”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真中!”

  “是骨科一区的医生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一连串赞扬的话语,出自一位天津汉子李先生之口。这是近日发生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骨科一区内的一幕感人场景。

  就在一个多月前,一场意外的发生,险些夺去李先生的性命。危急时刻,一场急救在怀川大地拉开了大幕

  李先生是天津市某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4月28日下午,他被派到温县一家印刷企业调试机器。当时,厂房内仅有他一人。正当李先生全心投入到工作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悄无声息降临在他的身上。

  “谁?”正在调试机器的李先生感觉到有人在身后拉扯他的衣服。可是,厂房内并无人回应。此刻,李先生才发觉到后背的衣服角被卷进正在高速旋转的机器中。危险!李先生决定脱掉衣服使自己脱离险境,不过为时已晚,其双肩已被衣服紧紧缠绕,就像被一根粗大的绳索捆住一般。眼看着自己随衣服被一步步牵引至旋转的机器旁,身体随时会被机器吞噬。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在体内爆发出来,体格魁梧的李先生拼尽全力与机器“对峙”。“救命啊!快来人啊……” 李先生的求救声打破了厂房的宁静。生死关头,工友们循声而来,赶紧拉闸停电,高速旋转的机器终于停下了,李先生得救了。

  不过,当工友们费力地将李先生和机器分开时发现,缠绕在李先生身上的衣服已使其双臂裂开了一个很大的口子,并不停地流着血;左臂骨折脱位呈现畸形,左脚踝也出现肿胀、擦伤。由于用力过度,李先生虚脱得连站立的力气也没有了。

  此刻,工友中有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很快,当地一家医院的救护车赶到了现场。当出诊医生全面检查了李先生的伤情后,说李先生的伤情他们医院也处理不了。此话一出,现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为了避免李先生失血过多,这名出诊医生紧急为李先生采取加压包扎,这也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快,把他转到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骨科一区,找倪国骅主任。”随后,一辆载着李先生的救护车呼啸着向市区开去。

  面对凶险的病情,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骨科一区又迎来一次团队大考,该科将医生团队分成两个手术小组,同时手术,全力营救

  救护车上,医生一边密切监视着李先生的病情变化,一边给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骨科一区主任倪国骅拨打电话。倪国骅接到电话时,已是下班时间。紧急时刻,倪国骅立刻召集科室人员投入“战斗”。当时,该科副主任张德洪因值夜班在家休息,接到电话后,顾不得吃饭,就从家中急匆匆地赶到医院;该科医生冯厚海做了一天的手术后,已离开医院回家,途中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随即折返回医院。正在值班的医生杨红海,接到电话后赶紧做好手术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载着李先生的救护车刚一进医院,该科医护人员立即迎了上来,做到了“无缝对接”。经检查,李先生双侧腋部动脉血管断裂、神经损伤、左臂骨折脱位等。“双侧腋部动脉同时断裂,这么严重的病情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倪国骅说,“腋动脉是一个大动脉,两侧腋动脉血管同时断裂,病情十分凶险,幸亏急诊医生有经验,及时进行了加压包扎,致使血管断段形成血栓,血管里的血液不再大量流出。否则,患者随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不及时修复双侧腋动脉血管,患者双上肢还有可能因长期缺血,导致肌肉坏死,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截肢,这将会给患者的双上肢功能带来严重影响。鉴于李先生严重的病情,倪国骅决定打破常规手术,将团队一分为二,组成两个手术小组,同时进行手术。

  夜幕下的手术室内灯火通明,一场与生命的赛跑在这里展开。不得不提的是,这台手术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主刀医生快速辨别血管损伤的程度,以选择血管直接吻合还是血管移植,从而保证吻合血管的通畅率,这就要求主刀医生吻合技术必须过硬,对解剖知识熟烂于心。临床经验丰富的倪国骅和他的团队熟练地做着每一个操作步骤,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李先生的双侧腋部动脉血管同时被成功修复。此时,时针已经指向23时。

  其实,将团队分两组或多组,对一位患者同时进行手术,在该科已不是第一次。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崛起”,已成为该科最具特色的“名片”,这也是倪国骅最大的成就和骄傲

  “在骨科,复合外伤、多侧肢体损伤患者很常见,采用分组手术,既能缩短手术时间,又能降低患者的风险。”倪国骅说,“就在五六年前,为挽救一位患者的8个断指,我们科组建了一个由4个手术小组同时为该患者进行手术的团队。”

  据倪国骅介绍,患者是一名年仅31岁的女士,在工作中不慎碰到切割机,左右手手指被切断8个。面对如此严重的伤情,他果断作出决定,团队分4个手术小组同时进行手指再植手术:两个小组为主打,负责手术室手术,对手部近侧断面进行处理;另外两个小组为辅,负责在另一间手术室对切掉的手指进行清创,找到手指的血管、神经后,辅助两个小组在做完切掉手指术前辅助工作,再将其送回手术室内。此刻,负责手术再植的两个小组紧急进行再植手术。断指再植被称为“显微镜下的手术”,多数情况下,因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缺损,手术难度极高。在4个手术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断指被进行了骨折固定、连接肌腱、吻合血管和神经等救治,并一一对接成功。

  “离断的手指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再植,那么只能进行截指处理。因而,做断指再植手术,需要我们分秒必争,而把我们的团队分成4组对患者同时进行手术,不但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指再植的成活率,而且手术医生在体力、精力上也能保持一个最佳状态,手术效果更佳。”倪国骅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倪国骅所掌舵的骨科一区(创伤骨科、手足外科、显微外科)已逐步成为以创伤、显微修复技术为特色的综合性骨科专业科室、省内最具显微修复实力的骨科之一。作为我市显微外科的领军人物,倪国骅毫无保留地将其所学传授给他的团队,使这个团队快速成长起来,这为该科开展“团队分组联合作战”提供了人才保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在倪国骅的倾力打造下,一支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医生团队已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骨科一区崛起,快速、高效地救治复合外伤、多侧肢体损伤患者,在我市已不再是奢望。

  科室简介

  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原160医院)骨科一区是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焦作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基层医师培训示范基地,省内最具显微修复技术实力的骨科之一,以骨科创伤及显微修复技术为特色的骨科专科。科室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一名,硕士研究生两名,在职博士一名,在职硕士一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两名,焦作市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创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军区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显微外科与手外科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肢体伤残康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均由该科骨干担任。该科多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多次举办全国、全省及本地区的骨科专业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进行学术报道。

  主治范围

  1.断指、断肢再植及手指再造;

  2.四肢皮肤缺损及骨外露;

  3.四肢神经及血管损伤;

  4.脊柱、骨盆及四肢骨折;

  5.骨感染、骨缺损、骨折不愈合;

  6.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

  7.髋、膝等部位的关节置换;

  8.股骨头坏死的“保头”治疗;

  9.手、足先天性及外伤后畸形。

  科室电话:(0391)3597835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