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使家家吃上自来水,彻底解决了该村长期靠天吃雨水的日子。区卫生局与刘庄村结对后,发现该村没有卫生室,于是协调资金,与该村联合筹建了一所村卫生室。区农林水利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了夏粮丰收,邀请市植保站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春防技术,发放技术明白卡5000余张,出动劳力7000余人,支出资金200多万元,为全区1.8万多亩小麦进行了中耕除草和病虫草害防治。区委统战部帮助帮扶村北朱村协调解决了朱村美苑变电器安装和天然气、自来水接入等实际问题。
党员联户,连心连上一门亲
记者在龙翔街道采访,该街道48名机关干部人人与困难户结成一家,开展了“1+1=1”结对帮扶行动,即一名机关干部加上一户困难群众,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让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对子,连成了一门亲。
据悉,该区每户都有党员干部的“连心卡”,上面有党员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龙翔街道寺后村特困户卢小军搞养殖遇到了资金难题,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按照“连心卡”上的电话号码给联系他的“连心”干部——龙翔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战营打了个电话,周战营很快为他协调了扶持资金。
自从党员干部向群众发放“连心卡”后,群众要跑的路,干部来跑;群众要办的事,干部代办,真正实现了街道办事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基层党员干部普遍反映自己电话比以前多了,群众反映问题、咨询政策有了“连心人”。群众说:“有了‘连心卡’,很多事情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再不用多跑路了。”
记者在该区各街道办事处采访还发现,一些村醒目的地方挂上了“连心箱”、张贴了“连心榜”,在“连心户”家中贴上“连心卡”。“连心箱”收集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连心榜”公布“连心干部”的“连心”事项和公开承诺,“连心卡”上印着“连心干部”的照片、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畅通渠道,零距离为民服务。北朱村一组村民刘兴,长年和儿子在外打工,去年返乡后准备发展养殖业,但是一直不知道这事该找谁,在哪儿办手续。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联包他家的街道干部上门将他需要询问的问题认真记下来,帮他向相关部门咨询。刘兴高兴地说:“街道干部可帮了我大忙。”
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党员干部共协调帮扶资金1220万元,修建乡村道路122.5公里,为山区群众打机井、修蓄水池5个,新建农村卫生所8个,为困难群众捐资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