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农户垃圾实行分类后放置在自家门前分类桶内,村保洁员每天收集垃圾后运到村垃圾分类场,然后由乡镇统一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场或自设的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南道村通过成立环卫队伍、专人清扫保洁,垃圾简易堆放、及时清运处理,建立规章制度,实施长效管理等措施,使全村垃圾实现了减量、循环利用的目标。
“户收集、村处理、乡监管”模式。该县32个山区村和其余117个村实行“户收集、村处理、乡监管”模式。村民以村组为单位,因地制宜,将垃圾堆放在临时堆放点,村委定期组织人员将垃圾清运至不污染饮用水源、不影响生产生活的垃圾填埋场或无人居住的地方。乡镇加强对村庄垃圾填埋工作的指导,确保生活垃圾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进行填埋处理。钟庄村按照“六化”标准,打造文化长廊和绿化地带,实施卫生厕所改建,着力净化村容环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村貌。
博爱县爱卫办主任吴利霞说:“今年麦收后,博爱县将在全县农村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运输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资金投入上,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经费县级财政补贴标准力争今年提高到每人每年6元的标准。”
编 后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美丽焦作、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本报从5月13日起开辟《建设美丽乡村从治理垃圾抓起》专栏,先后刊发了《修武四种模式破解垃圾围村》《云台山镇争取国家环保资金治理垃圾》《钟庄人门前三包十四年》等10篇新闻,对我市涌现出来的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和亮点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为建设美丽焦作、美丽乡村发挥了引领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