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三口人,夫妻俩均被诊断为脑梗塞,几乎丧失劳动能力;16岁上高一的孩子,成绩优异,靠周末打零工挣生活费。这样特殊的家庭,在申请低保的过程中,可谓费了一些劲儿,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樊恒举低保申请的事儿总算有了点儿眉目。
今年44岁的樊恒举,是博爱县金城乡人,1997年与解放区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居民牛松爱结婚,长年在妻子家居住。第二年儿子出生。樊恒举会开车,帮着别人开车。牛松爱每天在一家早餐店打零工,每天挣二三十块。三口之家虽然过得不富裕,但还过得去。2012年,家里还盖了3间房。
2013年7月13日那天,一切都变了。当天,去博爱办事的樊恒举遭遇了车祸,肇事车辆逃逸,他左股骨下段骨折。在医院救治期间又突发脑梗塞,半个身子麻木。
樊恒举对记者说,在医院住院20多天,医疗费花了2.7万多元。由于肇事车辆迟迟未能归案,他又没有参加医保,医疗费只能自己掏腰包,把家中多年的积蓄花光了。2013年年底,市残联为他定为三级残疾,发放了残疾证。
祸不单行。今年5月24日,牛松爱身体不舒服,半身麻木,经医生诊断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半身不遂。她借了一些钱,在家门口的小诊所输了十几天液体。这下子,一家人陷入没有收入、没有积蓄的境地。樊恒举的岳父前两年得了食道癌,治疗费花了8万多元。他们16岁的儿子正在上高一,每月生活费需要几百块钱。
听邻居说,他家的情况可以申请低保。从今年4月份开始,樊恒举便开始去找解放区民政部门申请低保,工作人员说,由于他的户籍所在地不在解放区,只能去户口所在地博爱县金城乡民政所申请办理。他爱人和孩子可以去村里申请低保。
樊恒举到博爱县金城乡民政所咨询后,得到的答复是,由于他离开户籍所在地两年以上,按照有关政策,他申请低保需要到常住地申请。
5月中旬,樊恒举到解放区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委会询问如何申请低保时,由于言语不合,加上情绪激动,与村里的工作人员发生了肢体冲突。樊恒举申请低保的事儿“停滞不前”。妻子埋怨说,让他去申请低保,竟然与村干部动了手,申请低保估计无望了。两人为此吵架生气,一气之下,两人竟然又离了婚。生气过后,两人为了孩子又准备复婚。
正在上高一的儿子成绩优秀,看到父母都病倒了,他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去市区一家餐馆打工,两天能挣100元,自己一周花50元,省下50元为父母买药。
樊恒举诚恳地说,他希望有人伸出援手,帮助他及时申请到低保,及时救济他贫困的家。
6月17日,解放区民政局低保科科长王静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的自5月1日开始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樊恒举办低保应到户籍所在地申请,牛松爱和孩子可以到上白作街道申请低保。如果他家的困难情况属实,他们还可以申请临时救助。
“我们将尽快协调上白作街道受理樊恒举家的低保申请和临时救助,街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区民政局审批。”王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