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对这件民心工程,村民一百个拥护,义务出工出力。”张宝银骄傲地说,“不仅我们村干部,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美丽乡村梦。为啥,因为村里紧临县城和县产业集聚区,以前村民还想到城里买房,现在村里变得跟城里一样干净好看,家家户户都开始琢磨着在村边开饭店、旅馆,创业致富。”
张王庄东村是温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样板村之一,也是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受表彰的一类村,得到了县里给予的5万元奖金。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温县通过“大投入保障、高标准整治、树标杆示范”,使一批示范村像张王庄东村一样脱颖而出。
今年,温县财政列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740万元。其中,24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正常运转;5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用于支持50个示范村建设。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已拿出150万元,对示范村按三个标准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同时,各村按1∶1∶0.5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年人均环境卫生费达到15元。为确保重点村工作大推进,该县实行联村帮建,县供电公司、交通局、财政局等有涉农项目资金的单位与重点村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投入150万元,帮助实施项目60个。各村还运用“一事一议”,通过社会募集资金600多万元,使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
资金有了保障,该如何解决“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的问题?该县以村庄绿化、生活垃圾清运、健身游园建设、排水设施完善、“小菜园”规范和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空闲院落整治等为重点,大力开展集中整治。今年,全县累计种植绿化树木10万棵,硬化街道、路面及路肩1.8万平方米,铺设道牙5万余米、花砖3050余平方米,疏通、新修排水管道12万余米,垒砌文化墙4000余米,粉刷墙体9万平方米,建设健身文化场所26个,配备垃圾桶8000余个,规范农贸市场3个。同时,明确创建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25个村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10个村庄给予通报批评。
为了示范带动,该县坚持突出重点、抓点带面、典型示范、分类推进的工作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化、空闲院落整治、“小菜园”规整等方面打造50个示范村,涌现出了觉世头、韩郭作、东张相、张寺、马庄等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示范村,树立了美丽乡村建设标杆。
“村干部也成了‘香饽饽’”
武德镇东张相村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投入少但见效最大的村。提起县里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长笑得合不拢嘴。
他说:“说起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是先苦后甜。县里、镇里这么重视,镇里给补助,我们村干部带头集资,村里筹资了12万元,本想大干一场,可是一说清理乱堆乱放,在门口统一修个小花坛,很多群众不买账,说村干部没事找事。没办法,只好先修整出一条示范街。结果,一修整,街道看上去漂漂亮亮,马上大变样。其他街道原先反对的群众纷纷给村干部说好话,说得可在理:一村可不能搞两样,要好看,全村都要变好看啊!你看,现在群众可配合了,而且群众出谋划策,主动要把美丽家园搞成常态化。我们村干部现在成了‘香饽饽’,说话也有力度了。”
在群众配合下,东张相村对村内外道路进行绿化,并规整道路,修建排水沟,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空院及危房、路边厕所等。同时,建立了一套“有制度,有人扫,有人管,有人评”的长效机制。村里建立了由3个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每逢三、六、九统一拉垃圾,每周对大街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全村范围内开展了“洁净家园”大行动,家家户户重点清除了房前屋后的杂草和乱堆乱放,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全村划分了卫生责任区,明确了责任人,落实了监督管理职责,做到有奖有罚;开展了卫生文明户检查评比活动,设立奖励基金,对各农户采取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对在评比中涌出的卫生文明户进行表扬奖励,对不清洁的要求限期整改,使得全村里外干干净净。用群众的话说:因为有制度管,现在的东张相村,干净得连个烂砖头瓦片也找不到。
为走出环境卫生“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温县通过“三分建、七分管”,推进长效机制建设破坚冰,使很多村像东张相村一样,有了长效机制。该县完善了有组织、有制度、有人员、有垃圾掩埋场、落实保洁员待遇的“四有一落实”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并试行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建立农村环卫新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的模式,由保洁公司代管农村环境卫生。目前,温县产业集聚区、南张羌镇、北冷乡、祥云镇、赵堡镇等已与专业保洁公司签订了保洁协议,且运转良好。该县还探索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在15个村建立了垃圾分类场。
变化时时刻刻,惠民点点滴滴。在温县美丽乡村建设中,群众述说着村貌之变、生活之变、理念之变,重新定义着心目中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也描绘出温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