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帆 通讯员周欢欢)“花样跳绳不光比速度,还要比花样,形式可以再丰富些,比如双摇、双摇编花等。”“来,小朋友,咱俩比比,看谁的乒乓球打得好。”6月13日下午,沁阳市接马寺小学内,学生们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特长。这可不是一般的课间活动,而是沁阳市教育局质量监测评估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该校的特色项目展示进行测试。
近年来,沁阳市教育局以礼仪教育、大课间“1+1”体育活动、课堂改革、评价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今年,该局决定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据沁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曙光介绍,新的评价体系涵盖体质健康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学业负担、特色学校创建、家长满意度五个方面,具体到学生的视力、身高体重、睡眠时间、完成作业时间等28项指标。
该局此次实施的综合评价,打破了以往学习成绩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其中学业发展水平只占到40%,学业负担、特色学校创建、体质健康、家长满意度各占15%。今后,评价学生不再只看分数,评价学校不再只看成绩。学校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个性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率。
“新的评价重在实地查看、随机抽测、师生座谈,档案只是佐证材料。”该局质量监测评估办公室主任宋麒麟说,“此次综合评价,在方式方法上也有所创新,更注重现场展示。你说书法搞得好,那让学生当场写几笔。你说跳绳不错,那让学生现场跳跳看。学生的现场展示情况将直接影响该校的最终得分,这将督促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绿色发展。”
降低了学业水平在新的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并不意味着老师们的工作会变得轻松。相反,老师和学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沁阳市实验小学校长张立强认为,综合评价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成绩代表一切的局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而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自我提升,学校之间真正的竞争已经转变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家长满意度等方面,无形中迫使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特长发展。
“虽然当今社会,学生仍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全面的,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我更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良好的习惯,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将来成为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有用人才。”孩子在沁阳市实验小学就读的朱先生对记者说。
“新的评价体系之所以能称之为绿色评价,在于该措施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准确反映各学校的教育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局决策的科学性,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激励学校内涵发展,推动学校转变育人模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史曙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