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焦作小麦缘何“十二连增”
桑园村:小山村找到致富路
我市今年高考一本上线2545人
把新体育中心 建成精品工程
解放区举行第九届社区文化节暨百城
万场系列文化活动优秀文艺节目展演
全力护航省运会
努力完成经济目标任务
我市启动台湾入境游市场倍增计划
新校区 新起点 新跨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桑园村:小山村找到致富路

作者:本报记者 麻 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中站区龙翔街道桑园村村民在采摘连翘。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扫扫二维码
看桑园村新貌
 
   

麦收时节,从中站区城区向北,记者驱车沿着盘山公路翻过两座山,来到了位于太行深处的革命老区——中站区龙翔街道桑园村。

刚下车,记者就迫不及待地放眼环绕着村庄的青山绿水,狠狠地吸了几口好空气,精神立刻为之一振。时值初夏,山下早已酷暑难耐,山上却是阵阵清爽,记者还没开始采访就已经被这里深深地吸引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温差呢?原来,桑园村位于太行深山区,海拔970米,拥有自己独特的小气候,气温相对低些。

“俺村农作物成熟期比山下要晚半个月。这里交通不便,发展经济困难重重。”当了2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许明富说,“住在这十年九旱的太行山上,以前人吃水都得四处寻找,哪里谈得上发展经济?”

近年来,饱受缺水之苦、行路之难的桑园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兴建蓄水工程,形成积水于窖、蓄水于池的水路网络,让村民们生活有水可饮、生产有水可灌。

“有了这些水,俺种的无公害蔬菜长得好,就不愁卖不出去了。”村民申相安指着自家菜园旁满满的一池水说。
    山村因水而毓秀,因水而灵动。如今,进村道路修好了,吃水问题也解决了,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明富接下来的想法是如何让村里人富起来。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村子周围漫山遍野的连翘。
    连翘又名黄金条,每年早春时节盛开金灿灿的小黄花,花落后开始吐嫩绿芽,将嫩绿芽泡制加工成茶叶,常饮可生津解毒、清热泻火、延年益寿。
    “连翘浑身是宝,花、叶子、果实都可以入药,这可是大自然赐给俺村的宝贝。”许明富捧着已经加工好的连翘茶说。现在,桑园村已经注册了桑园林场公司,主要经营连翘茶。
    “年底,村里的大水池建好后,俺还准备带领大伙儿大面积种植无公害蔬菜,让村里人彻底甩掉贫困帽子,让革命老区这面旗帜更加鲜艳。”许明富信心满怀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