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的公寓内,记者经常能看到年轻人义务照顾老人的情景。如今,德国正在兴起“敬老储蓄”的热潮。敬老也可以像银行储蓄一样,“今日存,明日取”。
何为“敬老储蓄”?德国联邦社会保险部养老部门负责人舒尔特对《生命时报》记者说,这是该部门开发的项目,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其推行的背景是,德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护理任务日益繁重,政府希望“敬老储蓄”项目能帮助减轻社会负担。
德国政府规定:公民成年后,如果愿意到老年公寓等地方义务服务,免费照顾老人。其做义工的时间将由老年公寓等定期统计,汇报给联邦社会保险部存储起来。将来等老了以后,这些公民不管是住在老年公寓还是自己家里,都可以同样享受到来自他人的义务服务。
今年22岁的卢卡斯是柏林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的程序设计员。每周四傍晚和周六上午,他都会去家附近的老年公寓义务帮老人们做事。他的工作既有体力活,比如搬重物、整理房间,也有“技术活”,比如逗老人开心、陪老人散步等。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这所老年公寓服务2年多了。这项志愿工作,不仅让他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还能为自己今后存一份保障。现在,他把时间“存”起来,未来自己需要时,再拿出来“使用”。接受卢卡斯照顾的老人卡特琳娜告诉记者,卢卡斯不仅给她带来了快乐,还让自己节省了一笔开销,卢卡斯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据悉,老年公寓或老人所在的社区机构有专人把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记录下来,并由志愿者签名后,再上报到联邦社会保险部。而且,储存的时间不像货币那样会贬值,会储存在一张“敬老储蓄卡”中。如果有的志愿者把时间“存起来”,但老了由于各种原因不使用“时间储蓄”,也可以将其折合成奖励。
根据统计显示,德国目前有近一成的年轻人参与过“敬老储蓄”项目。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敬老储蓄”与家庭养老相似,一个是靠亲情来维系,另一个则是靠社会信誉来保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