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当记者走进市公交总公司公交IC卡管理中心点钞车间,只见身穿工作装,戴着淡蓝色口罩的点钞员们个个屏气凝神,坐在点钞台旁忙碌着,入耳的只有叮叮当当的硬币声和唰唰的点钞声。
1981年出生的石红果,就是其中的一员。
尽管车间里空调冷气开得很足,但空气中还是弥漫着钞票特有的刺鼻的潮腥味儿。车间靠右最里面的一米见方的点钞台,就是石红果的舞台。
摆在点钞台上的大多是旧钞票,有的甚至揉作一团,石红果需要一张一张地展开,理平顺,然后叠放在一起,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灰尘,这就是点钞员戴口罩的原因。
2009年3月,当28岁的石红果刚坐在点钞台前,看到这堆积如山的零钱毛票时,内心充满了失落。她怎么也没想到,点钞竟然还要使用如此落后的方式。
但快节奏的工作,没给她过多的失落时间。当时她所在的管理中心有15个人,每天负责全市300多台无人售票公交车的点钞工作。“一天下来,腰酸背疼,连站起的力气都没有。”石红果说,点钞时既使手上带着橡胶指套,稍不注意,手指也会被划出血痕。
面对简单而枯燥的点钞工作,石红果坦言,她也曾有过迷茫和动摇,也想过放弃。与石红果前后脚来到公交IC卡管理中心的党支部书记李萍告诉记者:“当时真担心她坚持不下来。”通过交流沟通,石红果认识到,点钞员的工作很重要,能为公司营运收入提供准确数据,进而公司才能制订出合理的工作计划。
对于这份工作,石红果有了新的理解,而更大的困难也在等着她去解决。乘客坐公交时投的大多是零钱,有时还会出现假币、残币,点钞时要确保准确快速不出错,实在不易。
于是,石红果利用业余时间,苦练点钞指法,手指磨出了血泡,纤细的双手开始变得粗糙。短短两个月里,她的点钞速度有了飞速提高。一堆堆的零币,在她的十指翻动下,点钞、码齐、捆绑,短短的几十秒,一套流程一气呵成。如今,石红果已经练就了“半秒点一张、一天点一万、万元零误差”的高超技能。
在点钞过程中,石红果创新总结出了一套针对性点钞法,即边数钱边分钱,新旧分开、大小金额分开、纸币与硬币分开、好币与假币分开的办法。她将此工作法推广到点钞组后,整体点钞率提升了10%。
点钞工作需要长时间地保持单一的动作,同事们都落下了不同程度的劲椎、腰椎病,石红果就利用工间操时间给大家按摩推拿,缓解疼痛,因此被大家戏称为“草根按摩师”。
但即使这样,随着全市公交线路的增加,如今在线运营的公交车已近600台,尽管点钞组的人员已增加了近一倍,但大家的劳动强度仍然很大。“营运旺季时,整个中心一天的点钞量曾达21万元,我们每个人要点钞1万多元。”石红果说。
其实,石红果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军嫂。由于爱人在山东某地服役,婆家也在外地,石红果注定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多。今年春节时,客运收入猛增,点钞工作量大增,需要加班的石红果就把孩子交给邻居照看。没想到,邻居打来电话说孩子发烧,要她快回,单位领导也督促她回去照顾孩子,她却坚持说:“这会儿正需要人手,我走了会影响工作进度。”最后,还是邻居帮她把孩子送到了医院。每年一次的探亲假,石红果总是赶在客运淡季。李萍说:“她怕给大家添麻烦。”
记者手记
小小点钞台,也能很精彩。石红果的座右铭看似普通平常,却为我们树立起了在平凡岗位放光芒的劳动榜样。采访中,石红果的领导、同事对她评价最多的就是:“有韧劲,是个踏实的人”。是的,在这样一个平凡得近乎无名,枯燥得近乎寂寞的岗位上,没那么一种韧劲与踏实,你压根儿就坚持不下来。
生活中,我们很难了解到这个很“小众”的群体。因为,当我们提起拼搏奋进的公交战线职工时,首先想到的总是公交驾驶员,却忽视了像石红果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点钞人”。她们每天坐在点钞台旁,面对大量的零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机械的劳动,枯燥而辛苦。但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她们同样演绎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采访中,我的思路总是被一件事所打断: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在面对记者提出的“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时说,就是“尽本分”。而这正是“石红果们”正在奉行的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