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翻开解放区焦西街道电翔社区党工委书记于艳玲的《民情日记》,扉页清晰地写着:微笑缩短距离,服务延伸真情。她也是这样做的,看看日记内容,调和母女关系、帮困难群众申请低保、帮助居民修缮漏雨屋顶……她说:“以我星星之火,温暖社区居民。”
像于艳玲这样的“星星之火”在解放区还有很多。作为该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从2013年起,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星火工程”全面实施,一批基层党员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似火的服务热情在党员之间传递,共同点燃了“星火工程”。
“五纵三横一联”,党员率先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区党员王素琴看来,党员就应该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些年,她没少干“傻事”:自费购买健身器材、自掏腰包办联欢会,长年照顾有病的常玉兰老人……
站在全区的党建格局看,王素琴属于党建体系中的党员中心户。着眼于服务群众组织化,立足于做实“星火工程”,该区精心编织了“五纵三横一联”的社区党建网络。
“五纵三横一联”即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工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内容的“五纵”组织体系;以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和流动党组织为内容的“三横”工作格局;以街道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联谊共建为内容的“一联”机制。
“很多时候,党支部、党小组会议和党建联谊会,都是在党员中心户家里开的,这是真正的党支部建在家门口、发挥作用在社区。”长年扎根基层的七百间街道党员袁方说。
“五纵三横一联”把党员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里。焦西街道祥和社区居民闪桂梅说起社区党员马红霞,几度哽咽:“我有病住院,又没有亲人,是红霞给我拿的医药费,是红霞天天往医院给我送饭,要是没有她,我真不知道咋办。”
一个党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一面鲜艳旗帜。随着“星火网络”的构建,该区涌现出了世纪新区社区党工委、鑫源社区党工委等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出了小庄村的“好闺女”卢爱云、花园街社区群众的“贴心人”李莹等一批先进基层党员。
走基层、访民情、促发展,架起党群连心桥
花园街社区居民韩翠萍家庭生活困难,儿子考上大学后无力承担学费。去年夏天,焦北街道党员程霞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自己先是拿了2000元钱,随后又跑到区民政局等部门,帮助韩翠萍的儿子申请到了3000元助学金。
和程霞一样常到群众家里走访、真心为民服务的,在该区还有一批党员干部。该区以制度形式对走基层、访民情、促发展活动进行安排:实行县级干部周一下访制度,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下访前先将下访的时间、地点提前告知辖区群众;每名科级干部要联系1户困难群众、1个以上项目企业;每名党员干部每年至少要为联系分包对象解决3件难事难题。
从我市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工作开始,解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春燕,就和征迁户结成了“亲戚”。这些年,逢年过节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们送来的礼品,家里的米、面、油,很多她都送给了征迁户。张春燕说,自家少了这些照样过,可对于征迁户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一个个感人故事在党员和群众中间架起了连心桥。目前,该区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2300余家,进企业106家,召开座谈会160多场,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748条,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党员服务成燎原之势
每年焦南街道中州社区朝阳小区都会张贴一张承诺书,写着小区党支部一年要干的事情;每月小区会张贴一张进度表,写着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小区党支部书记闪贵劲说,说到就要做到。
自从去年焦南街道党员田斌的党员身份“公示”后,他就没闲着:“10月7日,市物资局家属院停水,及时和市水务公司联系解决了;10月9日,建设路1号院刘云山老人家的水电费无法交了,和有关部门联系,下午水电终于通了。
以“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为要求,该区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夺旗争星”活动。该区将街道、社区的党员姓名、特长、联系电话上墙公示,就是让居民找到“主心骨”和“服务员”。
同时一起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的,还有基层党工委、党支部、党小组承诺的修理路灯、整修路面、清运垃圾等群众关心的事情,每一件都得到有效落实。
不仅仅是党员干部,社区里的党员和群众也行动起来,高继才、马爱玲、徐廷杰以及爱心港湾服务队等一批党员和群众志愿者,长年活跃在群众中间,践行着党员为民服务的郑重承诺。党员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点亮了服务群众的灯火,温暖着万家百姓的心。 (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