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6月20日,市秸秆禁烧考核组一行四人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台账资料、实地核查等,对示范区夏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验收,给出的评价是:措施得力,执行有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给力,示范区秸秆禁烧为城区“换来艳阳天”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悉,夏季秸秆禁烧期间,示范区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4万余份,悬挂条幅500余条,张贴标语1万余条,出动宣传车20余辆,建立防火监控点240余个,组建专业禁烧防火队140余个,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7.7万亩,机收17.5万亩,秸秆还田率98.8%,综合利用率100%,确保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起到了全市秸秆禁烧工作的示范作用。
“秸秆禁烧既是保护环境、利国利民的一个阶段性工作,也是体现党员干部执行力、公信度的一件大事。”示范区领导在部署三夏和秸秆禁烧工作时的这番话,至今仍在记者耳边回响。三夏以来,示范区秸秆禁烧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确保了全区“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
决策快。示范区建立了党工委统一领导,管委会统一指挥,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领导机构,并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组上下联动,责任明确,互相配合的督查机制,采取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的奖惩措施。区、乡镇(街道)、村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扎扎实实地将禁烧工作落实到各家各户的田间地头。示范区坚持“有火必禁、有烟必查、有灰必罚”原则,并将“堵字当头、疏在其中,以堵促疏、以疏保堵”的十六字方针贯彻始终,要求督查工作做到“七个一齐查”,即大小地块一齐查、大火小火一齐查、远地近地一齐查、村内村外一齐查、杂草秸秆一齐查、白天黑夜一齐查、明火灰烬一齐查。督查人员昼夜不停巡回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逐地块、逐路段检查。宁郭镇、苏家作乡、李万街道、文昌街道的干部吃在田边,住到地头,视麦田为战场,把禁烧当命令,自觉到战场上接受考验、经受锻炼,在执行命令中提升战斗力,体现执行力。
宣传广。示范区各乡镇(街道)广泛宣传,全民动员,营造了浓厚的秸秆禁烧氛围。李万街道每三天召开一次秸秆禁烧流动现场会,并成立多个禁烧督查小组,确保秸秆禁烧责任目标落到实处。文昌街道机关人员全天候轮换看片蹲点,并成立了摩托车禁烧巡逻队,一旦发现燃烧点,五分钟内赶到现场,八分钟内处理完火情。文苑街道严格落实责任制,在层层承包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放假时间,动员教师和学生参与禁烧工作,在田间地头站岗放哨,配合巡逻队进行监督检查。苏家作乡组织综治办、广播站及农林等部门出动宣传车每天宣传不低于20个小时,成立禁烧特别行动小组开展巡查,各行政村设有暗哨严密关注田间地头,秸秆禁烧“瞭望台”高耸田间地头。
措施实。示范区禁烧办要求各乡镇(街道)坚持堵疏结合,着重在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焚烧隐患。示范区各村结合本地实际,有的引导农民粉碎秸秆直接还田,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的将秸秆粉碎后投入沼气池变为新能源;有的通过引进农业资源加工企业项目,消化利用秸秆。宁郭镇利用水浇地的优势,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秸秆还田。苏家作乡部分饲养大户把秸秆生化后喂猪,在猪圈内建沼气池,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沼液上地提高肥力,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污染。阳庙镇的许多农民还将秸秆打成捆卖到造纸厂。提起禁烧秸秆,许多农民说:“秸秆就是钱,叫俺烧也不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