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焦作人喝上丹江水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支撑转型 给力发展 惠及民生 泽被后人
让焦作人喝上丹江水
——写在焦作市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竣工之际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南水北调焦作段总干渠。 樊国亮 摄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第28号分水口门。
  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第28号分水闸。
  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
  被誉为“亚洲天池”的丹江口水库。 淅 川 摄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有“亚洲天池”美誉之称的丹江口水库,即将迎来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今年汛期过后,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一库清水将穿过河南、河北,直达京津。

  6月30日,对我市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我市圆满完成了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配套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同步通水的总要求。该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市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已经具备了通水条件,从此掀开了我市多元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崭新的一页。今年汛期过后,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时,我市人民就能喝上“亚洲天池”丹江水库的优质水了。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在我市共设置5个分水口,现阶段启用4个口门,年分配用水量2.69亿立方米。该配套工程输水管线总长45、23公里,投资5.7亿元。南水北调来水后,作为我市主力水源,将通过5条输水线路,把甘甜的清流直送温县、武陟、博爱、修武、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焦作市区等县(市)区,供水范围覆盖大半个焦作市,可满足360万人生活用水。

  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局长段承欣深有感触地说:“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既是一个供水工程,又是一个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德政工程。该工程建成通水后,既有利于提高我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又将为我市提供大量的优质饮用水、工业用水,极大地优化我市水资源结构,有效改善恢复我市水生态环境,支撑转型,给力发展,惠及民生,泽被后人。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南水北调来水后,有利于提高我市水资源保障能力。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800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河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14立方米,而我市水资源总量仅为7.8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3立方米,仅占我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近二分之一、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十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五分之一,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警戒线标准也差距甚大。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年调水量可达95亿立方米,其中分配给我市2.69亿立方米。这个分配水量,相当于我市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比全市26座中小型水库总蓄水量还多出1.19亿立方米,是我市可开采地下水总储量的1倍多,是焦作市区目前居民及工业用水量的2倍多,将大大有效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彻底改写我市工农业、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用水九成靠采地下水的历史。届时,我市将关闭大部分自备井,不仅能大大减少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得到补充和涵养,还会使地表水资源总量得到有效增加,既有利于加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更有利于构建多元水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外部调水有通道、水源储备有空间、水系河网有连通、供水安全有保障。

  城市因水而灵,风景因水而活。南水北调来水后,有利于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为焦作市区供水2.118亿立方米,对构建“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水系,打造“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国际旅游之城、山水园林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水是发展命脉、水是战略资源。南水北调来水后,有利于我市转型发展。据水利人士测算,根据分配给我市的用水量和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用水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我市将不会因水资源短缺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丹江水,对于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实现中原崛起,将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南水北调来水后,有利于受水区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市居民饮用水主要来自于地下水。我市地下水,水质较硬,氯离子含量高,群众患结石病较为普遍。甘甜的丹江水成为替代水源后,将会给我市提供优质的地表水,水质将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这将彻底改变受水区群众饮水质量,减少结石病的发生,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为了让焦作人喝上丹江水,你可知晓为之日夜拼搏的市南水北调办、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的广大干部职工付出的心血吗?你可知晓为之辛勤奋战的广大参建单位的建设者们的动人故事吗?你可知晓为之舍小家、为大家的沿线干部群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吗?

  为了焦作人喝上丹江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南水北调办、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广大干部职工,“五+二”“白+黑”,无私奉献,不畏艰难,苦战一年零6个月,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了配套工程建设任务,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支撑转型,给力发展,惠及民,泽被后人的水利丰碑。

  2012年11月15日上午,市迎宾路大花坛东南角南水北调配套工程26号线建设工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9时许,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孙立坤满怀激情地庄严宣布:“焦作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开工。”这一振奋人心的号令,标志着我市水利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供水、生态、民生、德政工程,从此拉开了建设序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水资源战略工程来抓,并纳入全市十大建设项目强力实施。市领导孙立坤、张文深、王明德、王建修等多次听取征迁安置和工程建设专题汇报,并多次冒着严寒、酷暑深入到建设工地现场办公,破解难题,督导检查,为了焦作人喝上丹江水,倾注了大量心血。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一场与主体工程比速度、比质量,与时间赛跑的宏大战役。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同步通水、同步达效。”按照国家南水北调中线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标要求,我市实现“三同步”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左右,可见时间之紧迫。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一项任务十分艰巨的宏大工程。该工程总占地面积3024.29亩,临时占地面积为2954.12亩,征迁工作涉及温县、武陟、修武、山阳区、马村区、中站区、解放区、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8个县区,15个乡镇办事处,54个行政村,涉及占地、拆迁企业和农户上千家,涉及副业32个,需拆迁各类房屋3.14万平方米。一边搞征迁,一边搞建设,一年多时间实现“三同步”,可见任务之繁重。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该工程投资多、任务重、战线长、征迁难度大,工程最难的是要穿越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市道、县道、河流,其中较大穿越交叉工程就有34处。这么大的工程量,这么多的硬骨头,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拿下来,可见难度之艰巨。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困难局面,面对焦作人对喝上丹江水的期待和渴望,面对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市南水北调办、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全体干部职工异口同声:“为了焦作人喝上丹江水,为了市领导和人民的重托,就是掉点肉,搭上命,也要确保‘三同步’目标的实现。”

  兵家有“不打无准备之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干这样的世纪工程更应如此。

  为了做好工程开工的准备工作,以市南水北调为骨架,经市政府协调,从市引沁局、市广利局、武陟县水利局、修武县水利局共抽调多名业务骨干,然后又招兵买马,组建成立了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为把建管局打造成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工程开工前就制定了20多项工程管理和日常管理制度,出台了配套工程考核奖惩办法、征迁安置细则、工程招标、工程监理、质量安全等实施方案,并选调一批业务骨干到南水北调总干渠焦作建管处跟班3个月,学习管理经验。超前布局谋划,为配套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制度和队伍保障。

  在长达一年零6个月的工程建设中,市南水北调办、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和广大建设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下了一个又个堡垒,保证了“三同步”目标的实现。纵观配套工程建设全过程,是“三大战役”的实施,才换来了配套工程决定性的胜利。

  第一大战役:征迁安置之战。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属线形工程,5条输水线全长45.23公里,沿线涉及农户、单位、农副业、工商业和家家户户的耕地占用。以26号线为例,该管线总长28.4公里,起源于焦作市城乡一体化北石涧口门,终点至武陟县木城镇东仲许村西水厂,经2个县区、5个乡镇。武陟县境内全长22.3公里,涉及三阳、龙源、木城3个乡镇办事处26个村,征地宽度大部分为43米至45米,临时占地面积1900亩,线路上大部分为农田,龙源、木城段有部分建筑和苗圃、树林。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境内5.9公里,涉及2个乡镇10个村。这么复杂的征迁状况,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要实现和谐征迁十分困难。但是,征迁安置是配套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之战,不拿下征迁堡垒,工程就难以实施。该配套工程建设的领军人物段承欣、主抓配套工程征迁工作的副主任吕德水和各县区负责征迁工作的干部职工,从工程开工的那天起,就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做工作,协调群众搞征迁。该局征迁科科长侯雪琴,工作作风泼辣心细,不辞辛苦,终日奋战在征迁一线,孩子今年高考也顾不上照顾,一心扑在配套工程建设上。付出终有收获,到2013年6月,征迁实现大头落地。工程建设用地除河南省军区农副业基地相关用地未移交外,其他全部移交,临时和永久用地共2925.39亩,累计拆迁房屋3.414万平方米,砍伐树木4.8万棵,迁移坟墓3018座,完成专项迁复建425条(处)。这场漂亮的征迁安置战役,为施工方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整个配套工程顺利竣工提供了保障。

  第二大战役。交叉工程之战。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与铁路、公路、河流等交叉工程有34座,其中高速公路穿越2处,省道穿越工程4处,市县级道路交叉21处,铁路穿越4处,河流交叉工程3处。这些工程大都是配套工程的“卡脖子”工程,它涉及铁路、公路、河流等各权属部门,沟通协调,报送审批,十分不易。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拿不下来,配套工程“三同步”就是一句空话。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市建管局副局长、工程项目部部长刘少民亲自上阵攻难关。他紧盯交叉工程审批不放松,不计其数跑郑州和市里相关单位,与铁路、公路、河流等权属部门,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争取各穿越方案及时审批,为交叉工程顺利开工赢得了时间,成为全省第一个率先完成穿越工程的城市。

  第三大战役:节点推进之战。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是以天来计算的,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市建管局创新“节点推进法”,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去年秋天,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迎来了建设黄金期,市建管局召开了由各标段施工单位参加的“大干90天,完成供水配套主体工程”的决战动员会,会后各参建单位紧紧围绕进度、质量、安全、管道供应、阀件电器供应等环节,加班加点,克难攻坚,把任务落实到每一天。十一黄金周,建管单位和施工方所有人员都是在岗位和工地上度过的。经过多方不懈努力,终于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任务。一个个节点推进之战,为配套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去年在全省考评中我市荣获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一等奖,奖励50万元,还被省南水北调办评为“工程建设最好的市”。

  “为了配套工程顺利完工,为了焦作人喝上优质丹江水,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广大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的牺牲。”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副局长刘少民说:“从我们组建这天起,除今年春节休息6天外,大家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不少人天天吃住在单位,加班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该局总工聂统辕,因血小板增高需住院治疗,但是配套工程建设离不开作为技术核心骨干的他,为了这分责任和担当,他每天靠吃中药控制病情,一吃就是一年多。从引沁局、广利局,武陟、修武抽调来的业务骨干们,一年四季战斗在工程建设一线,吃在单位食堂,住在职工宿舍,几乎没有回过家。该局项目部质量室主任张海涛家住武陟,因工作太忙回不了家,心疼他的爱人,每过一段时间,就带上孩子来城里看他。该局项目部副部长王明伍,岳母在医院抢救7天,他没请一天假,每天坚持在施工现场。爱人因病住院15天,他一天也没有请假照料。在该局,每一个职工都有一串说不完的感人事。

  为了焦作人喝上丹江水,参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的建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建设者们,秉持“建一处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崇高理念,用责任和担当,用心血和汗水,把一个个配套工程建成了精品工程、放心工程,为一渠清水入怀川作出了巨大贡献。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确保工程质量,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四策并举:该局和参建方都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管控体系,制定出台了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了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过程控制,把质量管控落实到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上,施工方实行三检制,监理方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建管方每月组织参建方开展质量集中排查整治,立查立改,并对工程质量实行“五方联签”;严把管材联合验收、管道安装接缝打压和静水压试验、回填土方质量及密实度控制“三关”,力保质量管控扎实有效;保持高压态势,对质量问题实行“零容忍”,利用省办督导、督察、飞检机制,齐抓共管,管控质量,打造优质放心工程。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市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1.32%,配套工程质量名列全省各地之首。

  为了确保配套工程安全生产,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健全组织,建章立制,做到了安全生产思想到位、安全措施完善到位、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一年多来,该局共组织安全检查45次,排除安全隐患66处,举办培训41次,受训人员达380人次。这么大的工程,一年多时间,没有发生一起各类安全事故,实属不易。我市安全生产的成功实践,赢得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省南水北调办领导的高度评价:“焦作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安全生产提供了样板。”

  在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中,中国葛洲坝集团、黄河建工集团等9家国内一流企业的1000多名建设者,承担了9个标段的建设任务。为了焦作人喝上优质的丹江水,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承担28号分水口门施工任务的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以创建“精品工程”为己任,艰苦奋战,攻坚克难,在9个施工单位中,先后创造了进水池主体工程施工、PCCP管道管件及阀件安装、管道注水打压试验、硅芯管贯通试验等“四个第一”,创造了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双零”的奇迹。

  承担26号输水线施工任务的葛洲坝集团的建设者,克服了工程战线长、施工难度大等多种困难,从2012年寒冬腊月进入工地起,战严寒、战酷暑,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去年夏天,热浪袭人,高烧不退,该集团的建设者在不透风的4米深沟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精彩完成了28公里长的输水管道安装任务,各单元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在90%以上。

  为了焦作人喝上丹江水,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沿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舍小家、为大家,识大体、顾大局,牺牲自身利益,支持配套工程建设,用朴实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20号输水线在武陟县境内有20多公里长,涉及3个乡镇办事处26个村,工程不仅战线长,还要穿过高速公路、省、市干道,征迁任务十分艰巨。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推进,该县南水北调办领导和县乡村干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克服种种困难,按时间节点精彩完成了征迁任务。

  山阳区是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中城区房屋拆迁任务最重的县区之一,需拆迁4.5万平方米。山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抽调精干力量大战3个月,在全省城区拆迁中第一个率先完成任务,受到了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小平的高度赞扬。

  26号线要从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穿过,涉及2个乡镇10个村。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施工,该区在做好征迁工作的同时,发现问题,随叫随到,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环境保障。

  温县25号输水线全长0.47公里,为了确保去年3月底施工方进场施工,该县南水北调办干部职工沿输水线,逐村、逐户、逐地块,逐一落实征迁事项。树木采伐需要一定程序和时间,为了加快清场进度,该县特事特办,实行边采伐、边办证,5天时间,650棵树全部依法采伐。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该县在全市第一家率先完成了征迁安置任务,为工程建设赢得了时间。

  第27号、28号线供水配套工程,需要穿过中站区、解放区、马村区和修武县的村庄、企业、农场等,全长16.52公里,征迁任务艰巨。为确保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顺利建设,这些县区南水北调办和相关单位通力合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凝聚一切力量,强力推进征迁工作,顺利实现了征迁安置,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今年汛期过后,当一渠清水入怀川,不久的将来,使焦作人喝上甘甜的丹江水时,人们不会忘记市南水北调办、市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人们不会忘记各参建单位建设者们为之所作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工程沿线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在我市水利发展的史册上,一定会记录下你们的精彩和闪光的名字。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