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新闻/综合 | 住房公积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教育形式 确保取得实效
焦作市旅游局立行立改问题公开承诺
开展谈心活动 查摆“四风”问题
提供“双零”服务 助力企业发展
一面高扬的党旗
演马国土所优质服务获好评
修武管理部召开 全县住房公积金专管员培训会
第四届社会监督员上岗
博爱县财政全供人员 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提高至12%
开展政策宣讲和协管员培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面高扬的党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十年动乱中,王在富也被扣上“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帽子,白天挨批斗,晚上照旧带领乡亲们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业生产。他坚信:“党领导人民闹革命,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改变贫穷面貌。我带领大伙儿走致富路,没有错。”

  阴霾散去,时过境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拂面,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改革任务摆在了王在富的面前,这也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当时,西滑封村与其他村的情况不一样,集体拥有的工农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农业的耕耙种收已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工业企业也有一定规模。1978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已达72万元。这种情况下,西滑封村若是实行包干到户,把集体拥有的大型农业机械分给农户,把厂房、机器也拆开分了,那么,西滑封村历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十年所积累的集体经济,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前景将如何?

  这时候,王在富反复琢磨中央文件的精神,他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关键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年,西滑封村已由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入商品经济,一半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集体经济积累雄厚,一分了之,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主意已定,王在富说道:“西滑封村不能分,走发展生产力的路没错,走共同富裕的路没错,这符合中央的精神,也没有脱离咱西滑封村的实际。”

  西滑封村的乡亲们,拥护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支持王在富的务实主张。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该村兼容家庭联产责任制的优点,建立农业公司,实行了土地管理、土地使用、大型农机具、水利设施、劳动成果分配“五统一”和农业经营专业组责任制。

  实践证明,王在富的决策和西滑封村的选择是正确的。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进一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比单一家庭的经营更具旺盛的活力。

  西滑封村的乡亲们说:“要不是老书记有主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也没有咱西滑封的今天!”

  如今,斯人已去,功绩永存,天地可鉴这位老共产党员的智慧与忠诚。

  “当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以奉献为荣”

  王在富严格自律,一直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他说过:“当干部心里要时时刻刻装着群众,公道正派,不怕吃亏,以公为德,以奉献为荣。”

  2001年,西滑封村要盖住宅楼,有个建筑公司的经理找到王在富,留下一个10万元的红包。王在富发现后,连夜打电话让财务人员拿走这些钱,并交到村财务处。同年,王在富被评为“武陟县十大经济功臣”,县政府奖励50万元,他把这50万元也捐给村办卫生院。

  “当干部要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勇于奉献,甘于吃亏”,这句话已成为王在富的口头禅。西滑封村有过三次分房,王在富都是最后一批搬进新居。他严格要求家人和亲属,不能做有损于集体的事,不能给他的脸上抹黑。多年来,他在西滑封村享有那么高的威信,说话管用,红旗不倒,啥原因?就在于他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贯穿在平素的工作中,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上。乡亲们从心里佩服他,尊重他,听他的,一心一意跟着老书记往前奔。

  走进西滑封村,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超凡而和谐的村庄:这里的企业均为集体所有,村民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西滑封村党支部多次被省、市、县党组织命名为先进党支部,还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党组织”殊荣。这些荣誉的背后,都有王在富的特殊贡献,都与他的清正廉洁和心底无私密切相连。

  一位诗人这样赞美王在富:你的心海涌动着时代的潮汐,你的心路就是奔向共同富裕;你的心愿用奉献串成明珠,你的生命是永葆青春的旗。

  王在富,老书记,一面高扬的党旗,党和人民永远记着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