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珂 本报通讯员 毛保党 张 帅 实习生 王萌萌
如今,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你是否会发现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辆辆公交车崭新、亮丽,空调车、燃气车从无到有;一个个候车亭设计更加人性化、设施更加完善;手机公交让你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公交车辆的运行位置;车厢微博、找找吧、爱心送考让乘客感受到无微不至的舒心;老年卡、学生卡、月票卡的发行以及盲人、伤残军人、伤残警察免费乘车,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对城市公交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7年,《焦作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出台,为我市公交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此基础上,自2007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7年把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民生工程,列入向全市人民承诺要办的十项实事之中,并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使公共交通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市委书记孙立坤高度重视公交事业发展,多次到公交企业调研、慰问干部职工,对我市公交提出了“民生大如天、服务暖如春、安全重如山、管理细如丝”的发展理念和明确要求。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亲自担任我市创建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快公交优先发展的具体举措,积极推动我市公交在全省争先进、创一流。
副市长胡小平经常深入公交企业调研,指导公交工作,并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公交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难题,时刻关注并支持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
市交通运输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市公交总公司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搞好公交线网优化,推进智能公交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使公交的快速发展赢得了百姓赞誉。
于是,一条条亮丽的公交风景线展示在大家面前——
车辆更新步伐快
智能领跑全省
这是我市公交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2013年6月25日,我市一次性更新上百辆公交车,在公交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这不仅是我市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购置公交车辆最多的一次,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城建三年大提升、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
其实在近年来,我市就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上企业自筹,截至2013年累计投入资金达1.6亿元,更新公交车辆523台,其中,空调车从无到有,节能环保的燃气公交车已达156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23%,一批新款节能的公交车辆相继加入营运序列,提高了焦作旅游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有力改善了广大市民的乘车条件。
不仅是外观漂亮,内在的智能化服务更是让群众感受到了方便、快捷:足不出户,你便能通过手机公交软件查询需要乘坐的公交已运行到哪里,避免了长时间的等候;在市区主干道设置了7座电子站牌,方便了乘客候车查询;如果你在公交车上丢失东西,GPS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帮助你寻找丢失物品;手机刷卡,实现了手机卡与公交卡的合二为一,提高了乘车的便利程度,而这也是我市公交继1995年在全省公交率先实行无人售票、2002年在全省第二家实行IC卡刷卡乘车之后,在科技进步方面,又一次在全省公交同行中首开先河。
“自2011年起,市政府分三期投入财政资金300万元,初步建成了GPS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将全市41条公交线路700多台公交车全部纳入智能调度管理,车辆正点率和平均运营时速稳步上升。利用该系统,在市区主干道设置了电子站牌,推广应用了覆盖全部公交线路的手机公交实时查询系统,方便了乘客候车查询。”市公交总公司总经理杨耀辉说。
记者看到,通过公交总公司近30平方米的大屏幕,工作人员不仅可以对全市所有公交车行驶的快慢进行调整,提醒行车规范,而且对车内情况全程进行实时监控。据市公交总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今年正在实施的公交车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公交车行驶状况、乘车上下车情况、车内秩序状态一览无余,这不仅有助于司乘人员文明规范服务,还对解决车厢内纠纷、打击震慑违法乱纪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
基础建设力度大
网线优化惠民
新车、智能,有了这样的基础还不够,如果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公交车没有落脚地,也会留下安全隐患。
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市公交总公司开工建设了北朱村公交停车场,缝山公园首末站、牧野路停车场规划建设也在有序推进。着眼长远,该公司还积极规划火车站北广场、南广场公交枢纽站,力争借助城际铁路的贯通,构建我市新的综合交通枢纽。不仅如此,通过利用世行贷款,我市还将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马村区新规划建设公交场站3处,并对马村、中站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缓解公交车辆停车难问题,进一步实现公交车退路进场。
而在线网优化方面,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市公交总公司积极顺应城市规模扩大而增长的群众出行需求,结合我市城市发展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合理优化线网结构,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切实解决盲点、空白点多等问题,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主体作用,制订了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还请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2013年,市民惊喜地发现,我市的14条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并新开线路3条。
2014年,在广大驾校考生的期盼中,40路公交车正式运行,考生们到驾驶员考务中心考试,终于可以坐公交直达了。
目前,我市的网线已覆盖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和主要景区,填补了我市民主南路、世纪路西段、长恩路、站前路东段、孟州路、怀庆路等路段的公交空白,解决了建设路无公交车贯通的问题,加强了新老城区衔接,提高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线网覆盖率,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我们村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南端,紧挨着高速路口。虽然门口的大路出行非常通畅,但我们去市中心并不方便。现在39路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我们出行、购物可真是方便多了。”家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马村的韩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公交优先创示范
服务更加贴心
其实,除了上述举措,当你置身在公交车内,你还会感受到很多人性化的服务——
先天脑瘫儿童乐乐,乘坐公交成为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因为有着一群好心的公交车驾驶员为他保驾护航;公交车上丢了钱,只要是驾驶员捡到的,不管是50元、100元,还是万儿八千,都会物归原主;“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方便;“找找吧”“车厢微博”“礼让斑马线”传递着正能量……
这就是我市公交事业发展始终坚持的“公交优先必须公交优秀”的指导思想,通过公交这个载体,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来体现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为体现城市公交的公益性,市区公交车上车1元的票价18年未变,为7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4万多张,同时还对现役军人、伤残军人、伤残警察、盲人等社会群体实行免费乘车。不仅如此,市公交总公司还通过优质服务培训、普通话大赛、郭爱萍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形式大力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操作技能教育,有力地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服务意识。
通过一系列举措,公共交通的出行吸引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我市公交行业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文明线路、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多个“国字号”荣誉,各类省、市级荣誉称号不胜枚举……
这些荣誉已属过去,展望未来,我市公交将继续秉承“安全第一、乘客至上、服务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公交软硬件建设,积极打造城市公交线网500米辐射圈,努力建设文明公交、安全公交、绿色公交、为民公交,为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压题照片 上百辆公交新车整装待发。 赵林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