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这是一次迟来的采访。
迟来的缘由,是因为被采访者一次次低调地推托:“我们才刚走上创业之路,还没做出多大的成绩来。”
然而,放在焦作旅游这个异军突起的产业样本中,她绝对有着无法绕开和回避的理由与实力。其他姑且不论,单说能把300年技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庆老董家闹汤驴肉第九代传人、焦作餐饮文化新名片等这些关键词汇集在一起,就有着足够的想象空间。
日前,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个“80”后女孩——焦作市青年商会副会长、怀庆董氏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颖,听她讲述一个有关舌尖上的传承故事。
三百年技艺的文化传承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一句俗语既饱含着天下食客对驴肉的无限遐想,也隐含着舌尖对美食的无限挑剔。
据《本草纲目》记载:驴肉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精壮阳、滋阴补肾和利肺等多种功能,尤其在止烦、安神、清脑上有独到效果。
在此语境里,具有300年历史的老董家闹汤驴肉,也早已作为焦作的一种“餐饮文化符号”,在各地驴肉中脱颖而出,享誉全国。2011年12月,作为焦作的老字号,始于清朝顺治年间的怀庆老董家闹汤驴肉制作技艺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介绍,在传承董家300年传统驴肉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怀庆老董家酒店不断更新、丰富驴肉菜品,闹汤驴肉、元宝汤、驴肉丸子、驴板肠……各色地方菜肴多达百余种,形成了特色鲜明、品种丰富的全驴宴及地方风味菜系——怀帮菜。其中,闹汤驴肉、驴肉丸子、元宝汤、驴肉汤泡饼更被称为怀庆老董家的镇店之宝。
说起老董家驴肉的前世今生,董颖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从明洪武年间董家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怀庆府柏香南大董庄村,到清顺治年间董自振再迁到柏香南关,开始经营起驴肉生意,一直到现如今,董家历经十三世九代传承,一直经营着驴肉生意。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焦作本地有名的几家国营饭店,像新华街老服务楼、焦南实验饭店、东方饭庄、四海春等几家老字号的熟肉全部都由董家供应。1997年,位于市团结街上的“董氏驴肉馆”开业,标志着老董家闹汤驴肉在焦作的传承和发展,正式扎根发芽。
“无论是来到焦作旅游的游客,还是地地道道的焦作市民,只要吃闹汤驴肉,第一时间都会考虑来我们家品尝。”董颖说,如今,他们每年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可达10万人。
然而,作为怀庆老董家闹汤驴肉制作技艺的第九代传人,董颖似乎想得更深更远。“有着300年传统技艺的怀庆老董家闹汤驴肉,承载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董颖说,作为董家的后人,不仅要在祖先们创下的基石上,将老董家驴肉做大做强,还要将其打造成地方性乃至全国性的知名餐饮企业,并进一步挖掘传承怀庆老董家闹汤驴肉300年的文化积淀,打造焦作旅游中另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十二年旅游产业链上的创新积淀
读创业者,一言知其胸怀。
也许,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如董颖者,从没把怀庆老董家酒店当作单纯的美食作坊来定义,而是自我定位于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
出生于1981年的董颖,之所以有着如此的真知灼见,与她曾在焦作旅游产业链条上的浸润积淀密不可分。
这话还要从董颖上大学时说起。曾就读于西安外事学院公共关系专业的董颖,在校期间就受到西安作为国家旅游城市的影响,主动考取了高级文秘和国家导游资格证书。当时,焦作旅游也正方兴未艾。每到暑假,董颖都会到旅行社实习。
“印象最深的是从未自己出过门,却背着包一天跑了1000多公里参加培训、考试。”董颖坦言,正是那段岁月让她对“旅游是载体,文化是内涵”有了初步的印象。
2002年,董颖大学毕业后来到净影风景区工作。三年时间里,她当导游、做策划,参与了景区景点命名和传说故事的挖掘整理工作,并对焦作地质地貌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由于景区发展需要,董颖还被选派到郑州龙源大酒店见习总经理助理,之后又去了山阳建国饭店,系统学习了酒店管理和运营。
时至今日,董颖仍十分感谢那段经历为自己积淀下的坚实基础。正是在那个过程中,董颖认识到,在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六个环节中,吃排在首位绝非偶然。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久远的国家,饮食文化流传至今,也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并在世界饮食文化上占据重要地位,饮食文化已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一个基因。”董颖认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而董家驴肉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正是对当时古怀庆府百姓饮食习惯、民风民俗的一种体现,也应该成为焦作特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
仿佛一切,皆有前缘。
从小受家里人耳濡目染的董颖敏锐地认识到,老董家闹汤驴肉制作技艺这一丰富资源,在焦作旅游发展的大时代里,理应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008年,厚积薄发的董颖决定接过这杆大旗,立志要把传统技艺传承与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结合现代餐饮的发展规律,挖掘提升文化品牌,打造焦作旅游的一张名片。
走进位于焦作市果园路大杨树餐饮街的怀庆老董家酒店,但见古色古香的桌椅以及传统的陈设,与同样古朴的桌布交相辉映,整个店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传统美食除了味觉的享受这一落点之外,还应有着第二、第三落点,比如文化和体验。”董颖说,“北京的全聚德、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洛阳的真不同、开封的第一楼……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有一段悠长的故事。怀庆老董家,就是要做焦作的老字号。”
第九代传人的产业畅想
从怀庆老董家驴肉产品的传承创新,到传统技艺传承的文化体验,董颖追求着一种传统美食色、香、味、触、法的一个层级一个层级的延伸,还有一个有关文化传承背后的产业梦想。
怀庆老董家酒楼自开业以来,始终坚持在原汁原味传承老传统、老工艺、老口味的同时,运用现代烹饪技术对菜肴进行提升发展,促进了董家闹汤驴肉的精致化、标准化、高档化。而在传承之路上,不变的却是对制作技艺的不懈追求。
董颖说,在选料方面求精,而在制作上更是讲究精益求精,严格按照老工艺的制作法。
“从肉质上讲驴肉的肉质细嫩,且蛋白质含量远高于牛羊肉。食用时取薄片驴肉蘸汁,入口芳香四溢,唇齿留香。”董颖说,闹汤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胶原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是滋补健身的佳品。此外,驴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亚油酸、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磷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与此同时,董颖还近乎固执地坚持要把老店留在老城区具有浓郁文化符号的大杨树餐饮一条街。“ 在焦作人心中,‘大杨树’既是一个商业名词,又是一个历史符号。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杨树附近的这几条老街道也正是焦作近现代城市文化的起点。”董颖说,她要真正把文化的味道做到骨子里。
如今,经过5年的努力,怀庆老董家酒店先后荣获了中华餐饮特色老字号名店、全国绿色餐饮、河南省旅游三星级饭店、焦作名吃等国家、省、市级数十项荣誉,成为焦作市名副其实的地方餐饮品牌。而董颖也先后当选河南省餐饮协会理事、焦作市餐饮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对于未来,董颖说,她很喜欢“凤凰涅槃”这个词语,它意味着自己创业路上的所有曲折与磨难,都终将开花结果。
而回首来时路,董颖告诉记者,选择创业这条路,就必须树立起自己的信念,做好不被认同和理解的心理准备,学会去承受和担当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勤于思考,善于倾听,锻炼一种自我内视与反观自我的能力,还要懂得授权,更加包容,带领年轻团队的共同成长。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创业也是这样。没有这种精神,很难做出成绩。”董颖同时坦言,一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不可能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实现,她已做好了扎扎实实、长久坚持的准备。
说这话时,这个看似瘦弱的小女子身上,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强大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坚持和笃定,真诚与善良。也许,这也正是她从传统技艺的文化传承中得到的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