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必然的规律。
而正如浪推浪的前行一样,所有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美好事物,也需要一种递相传授的继承与发扬。这正是传承的意义。
坦率地说,类似怀庆老董家闹汤驴肉这样,能体现焦作历史文化特色的老技艺还有很多,比如武陟的油茶、五里源的松花蛋、博爱的竹编、柏山的缸……这些从历史文化衍生出来的老产业,既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也为当下的传承提供了一种可能,一旦我们合理开发,定能衍生出新的文化和产业生命力。
当然,但凡是一种产业,都有其自然的消长过程与规律。特别是在这个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新技术革命引起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变化的新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呈现出了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的经济特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怀府老董家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颖算是趟出了一条新路。她从没有把怀庆老董家酒店当作单纯的美食作坊来定义,而是自我定位于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如此一来,就把一个老技艺的传承顺势放在了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旅游产业的链条之上,跨界融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洪流中,顺势前行。
说完宏观的传承,我们再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品牌创新。怀庆老董家闹汤驴肉不仅占据了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中的首要一环,还创新开发出来真空包装的闹汤驴肉产品,以满足外地游客购买特色商品的需求,并进一步延伸传统美食的味觉享受,找到了文化和体验的第二、第三落点,也找到了打造焦作旅游一种闪亮文化名片的切入点。
如此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传承的应有之义,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制胜法宝。曾经有一个公司做西红柿酱时,面对的却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商品和几近饱和的市场。这个时候公司的进入,就意味着从原有的市场的份额里切下来一块,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作为一家没有品牌资源、没有渠道能力的小公司,压根就没法跟大公司去竞争。但这家公司并没有选择正面地去抢夺市场,而是把西红柿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可以往蛋糕上“写字作画”的笔,它的“墨水”就是西红柿酱。这样每个消费者在吃饭的时候,都可以拿一块面包,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画一朵花等等。结果,这家公司的西红柿酱销售非常好。尽管这家公司实际上最终卖的还是西红柿酱,但是它把这个概念和规则进行了创新,不再是在卖一种普通的消费品,而是一种新产品。
由是而言,在当下时代已然不同、环境已然变化的情况下,能否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找到新的卖点,当是其中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