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7月1日,在我市的中医史上,又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一天,市中医院新区医院门诊开始试运营,这标志着我市的中医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与老城区医疗资源集中的现状相比,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医疗资源严重短缺。作为市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市中医院新区医院备受市民关注。而新区医院门诊开始试运营,也预示着新区医院全面投入使用正式起步,这距离该院的发展愿景——“一院两区 比翼双飞”更加接近了。
为了庆贺我市卫生系统这一重大事件,当日,市中医院还组织专家在新区医院门诊举行了爱心义诊活动,让广大市民感受到中医的魅力与神奇。当日上午,该院多名中医专家和职工乘车来到位于市人民路山阳区法院东侧的新区医院。当一座气势雄伟的门诊大楼展现在大家面前时,他们再也无法按捺心中的那分激动。“走,赶快到里面看一看。”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楼上楼下转个不停。宽敞的门诊大厅、古色古香的药房、窗明几净的诊室、科学合理的布局……尽管新区医院的全部工程尚未结束,但这已经让大家乐得合不拢嘴,不停地夸赞着新区医院好。
据了解,市中医院新区医院项目占地64亩,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一期项目建设内容为门诊楼(建筑面积6284平方米)、综合病房楼(建筑面积13436平方米)、医技楼(建筑面积6615平方米)。计划二期项目为综合楼工程,设计为地上20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700张,目前正在筹备中。届时,新老中医院总建筑面积将达8.6万平方米,床位1400余张,市中医院将成为规模大、设施齐、功能全、环境美的现代化、数字化中医院。
当天10时左右,爱心义诊活动正式开始。市中医院新区医院门诊迎来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个只有1岁的孩子,因为不好好吃饭,这个孩子看起来面黄肌瘦。“这是典型的厌食症状。”儿科主任王宏霞经过检查后对患儿家长说。对此,王宏霞决定采用中医外治疗法——针扎四缝穴,为这名患儿治疗。在患儿的父亲和奶奶的协助下,王宏霞用消过毒的针快速刺向患儿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上的四缝穴,并挤出了里面的黄水。“针扎四缝穴是治疗孩子积食、开胃的最佳方法,这些年来,我给很多孩子扎过四缝穴,效果非常好。”王宏霞介绍。不吃药、不打针就能看好病,患儿的奶奶对中医外治疗法感到十分惊奇。记者注意到,尽管患儿在治疗中使用了一些医疗用品,但由于是爱心义诊,患儿的家人没有花一分钱。
把脉诊断、测量血压……不少患者得知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有爱心义诊活动后,纷纷前来。该院妇科主任冯变景、血液肿瘤科主任史国梅等中医专家面前的诊桌前,等候诊疗的患者排起了长队。
据介绍,在市中医院新区医院门诊试运营期间,该院还设有综合留院观察病区,主要收治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同时,该院还将设置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专家诊室,安排中医专家定期坐诊。
“市中医院新区医院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投资的地市级重点中医院建设与规划项目,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副市长迟军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并安排专人每周深入工地查看,全力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良好施工氛围,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该院院长徐书立说,“焦作市中医院作为焦作地区中医事业的领头羊,在做好中医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走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重点突出中医发展理念、中医特色文化、中医诊疗优势,实现与西医的差异化发展,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新型发展模式,积极倡导中医未病先防理念,以治未病中心建设带动焦作地区中医治未病领域的发展。同时,市中医院新区医院不仅可以解决焦作市中心城区南移后配套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滞后、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满足城区居民基本的医疗卫生需要,还将对优化全市卫生资源配置起到重要作用。”
站在历史新起点的中医院,突破瓶颈迎来发展新空间,这必将推动我市中医事业的大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服务,为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栏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魏丹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