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这是十八大后,党中央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时至今日,该活动已满一年。一年来,通过各级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外界看到了各级班子成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看到了他们直面问题、改正不足的决心。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中,领导边哭边批评已很常见了。(6月18日《河南商报》)
“哭”说明批评触及到了灵魂中的“痛点”,因为别人毫不留情的批评,让自己看到了问题和不足,进而迸发出反省、忏悔的“哭点”。“边哭边批评”是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责任;但是群众想看到的不只是班子成员在会上飙泪,而是希望班子成员做事情要善做善成、善始善终,勇于改正错误和不足。
刘云山同志曾说过,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习教育与整改落实相结合,整改落实就是实践;问题查找出来了,承诺也已做过,广大群众在热切等待“下回分解”,看整改是不是落到了行动上。班子成员与其在民主生活会上痛哭流涕,不如在今后的整改工作中出真招、求实效,可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只是一哭了之,说了、批评了就完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检查材料里,而不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那么民主生活会也就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不可否认,现实中有少数干部沾染了作秀恶习,总喜欢摆弄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有的更是说得云山雾罩,实际上根本没去做。一个干部的好差优劣,不是看他说得怎么样,而是看他心中有没有群众,究竟为群众干了多少实事、办了多少好事。作为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绝不能做只说不练的“假把式”,为人民服务从来都是具体的、实在的,不能只喊号子,不能只摆样子。群众的幸福指数是硬指标,不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空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老百姓就不会买账。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人民群众。各级干部落实各项工作的最终裁决者,不是上级领导,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愿所需,作为谋事干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的安危冷暖系于心上,多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不懈做好事,诚心实意,尽心竭力解难事,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使百姓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总之,要想让民主生活会、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是对前一阶段践行教育实践活动出现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做好有针对性的改正问题工作,千万不能让痛彻心扉的“边哭边批评”成为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