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精心策划省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活动
我市承办工作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
艰苦训练求突破
省运大看台
枪之梦
羽毛球前国手来焦授艺
省运大看台
我市选手斩获6金2银15铜
社会组羽毛球比赛鸣金
省运大看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枪之梦

作者:□郑小九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河南理工大学滨河花园是我的新家,新家的书柜上有一个笔筒,里面放的不是笔,而是一个木制的弹弓架。一枝干树杈堂而皇之地摆在那里,在旁观者看来,这简直是“鸠占鹊巢”,在我的心里却是别有一番味道。

  回忆儿时,最忘不掉的是弹弓。不夸张地说,是弹弓伴着我长大的。那时候的我,手里是一只弹弓,破衣兜里满是小石块,天天在郑门庄村的林子里搜寻斑鸠、麻雀、知了,玩弹弓的兴趣远大于上学读书,打到猎物时的惊喜远远高过校长发给我的奖状。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日子过得清苦,因为弹弓的缘故,时常会吃到点肉,这是玩弹弓的副产品。

  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军人,父亲给我买的小人书大多是战争题材,语文课本上是雷锋、王杰、邱少云等人的英勇事迹,晚上村里放映的露天电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闪闪的红星》,加上1979年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响,我得出一个结论,军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将来的目标就是成为英雄。那时候,在本子上,在家的墙上,我画的最多的就是军人背着一支步枪的形象。我的军人崇拜情结从儿时开始萌芽和生长,至今没有泯灭,以至于我对参加过对越作战、大兴安岭灭火、松花江抗洪的同事邢秋成兄一直敬重有加。

  1986年,我去郑州大学读书,最开始的一个半月是军训,手里有了一只半自动步枪,激动地睡不着觉。在实弹射击中,5发子弹我打了45环,周围同学很是诧异,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在射击方面“训练有素”,他们可能更不明白的是,枪是弹弓的延伸,打弹弓与打枪的原理都是“三点一线”。虽然已经是预备役军人了,我却怎么也自豪不起来。我对我们的教官毛排长说:“真的很羡慕你,在部队里天天都能打枪。”毛排长拍拍我说:“我更羡慕你,笔杆子比枪杆子利害,大学生比我们大兵更有前途。”

  大学毕业后,我到焦作大学教书,真的成了一个“笔杆子”。虽然还是很想念弹弓,但早过了玩弹弓的年龄,也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身份,弹弓便换成了气枪,花了175元,省吃俭用了三四个月。代价当然是值得的,这支枪陪我度过了3年快乐的时光,每次拿起枪我都有一种当上军人的幻觉。如果不是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颁布实施,我枪库里起码会增添猎枪、小口径步枪。情感上虽然有些受不了,但还能想得通,我必须得做一个守法公民,为社会治安牺牲个人爱好是应该的。

  这20年间,枪没了,枪瘾却一直没有消退。在人民大学遇到王义夫师弟后,我对枪的激情重新燃烧起来。不过,这激情没能让我重新拿起枪杆子,倒是成了我思考“射德”问题的巨大动力。我曾经给葛晨虹教授提出建议,王义夫的硕士学位论文能不能做成“中国传统射德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后来,此事因资料准备不够充分而作罢,但是,我会很有兴致地继续思考这个话题,一如我对弹弓和枪的痴迷。

  笔杆子是我的职业,枪杆子是我的梦想,用笔杆子写枪杆子,或者把笔杆子当作投枪,不也是在圆我的梦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