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扎实做好防洪防汛工作 加快推进城市水系建设
向千亿元园区目标挺进
我市秋田管理科技当先
期待并村搬迁早日实现
机械插秧就是好
省十二届美展在郑州举行
乡村走来“美容师”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走来“美容师”

作者:本报记者 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7月3日6时30分,在马村区演马街道赵屯村,22名中老年妇女拿着扫帚、铁锨,推着小车,在村委会门口集合后,开始上路清扫垃圾。

  她们清扫的道路,是市交通运输局和赵屯村于2012年共同修建的水泥路,长2公里,宽5米,也是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动,这条水泥路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她们把清扫的垃圾用小车运到村里专门设立的垃圾池,收拾好工具后才各自回家吃早饭。

  这支义务清洁队是2012年8月份建立起来的。今年73岁的王秀芝老人说,水泥路没修之前,破旧的土路让赵屯村群众出行很不方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连出租车进村都要多加5元钱的洗车费。于是,她萌发了建立义务清洁队的念头。她和几个姐妹一商量,大家都赞成她的建议,一支由十几名中老年妇女组成的清洁队正式成立,并且不断扩大,现在已发展到了22人。

  别看这支清洁队出的都是义务工,不要报酬,但两年下来没有一个人有过怨言,更没有人因故缺工。记者大致算了一下,一天按照清扫两公里计算的话,一年就是700多公里,两年下来清扫的公里数近1500公里。她们不仅认真清扫道路,还定时清理路边的杂草。平时闲暇,义务清洁队的队员还坚持把村里的街道转一遍,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

  该村村委会主任赵作星告诉记者,如今,大部分村民都自觉实行“门前三包”,一些不讲卫生的农户也改变了陋习,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①3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