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到博爱县柏山镇采访,发现除办公室和民政、劳动保障等几个窗口单位有人值班外,整个机关大院静悄悄的。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镇实行“一线工作法”,12名班子成员全部带着工作组入村、进项目工地了。
“去年以来,我们镇承担了33个城建、工业项目,其中两个还是市‘十大建设’项目,任务重,协调难度大。为此,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将工作平台前移,提出了工作岗位在一线、能力体现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要求机关干部在一线工作时间每周不少于4天、每天不少于5个小时,以促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了解企业发展和民生需求,切实解决问题。”记者连线该镇党委书记庞国平时,听到了这样的回答。
据了解,“一线工作法”推行以来,柏山镇机关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共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32个,征求到意见和建议50余条,排查出社会不稳定因素5起,并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因征地拆迁引起的上访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一线工作法”只是博爱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转变作风的一种方式。为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该县在抓好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对省、市联合督导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并对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非公企业党组织等薄弱环节进行查摆梳理,分门别类对乡镇、村街、执法部门、窗口服务单位、非公企业、大学生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流动党员等方面制订工作方案,采取了相应的学习教育措施。
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是查摆、解决问题,博爱县经过认真梳理,对确定的信访稳定、“软弱涣散”后进班子、窗口单位和执法执纪部门“庸懒散”、环境卫生等4个共性问题深入开展了专项整治。目前,中央巡视组交办的6批51个信访件中,已办结41个。对25个相对后进基层党组织明确了8项整治重点,准备成立25个工作组,分头深入后进村驻村开展工作。针对窗口单位和执法执纪部门“庸懒散”问题,成立4个督查组,对全县各单位开展了4次大规模明察暗访,机关作风得到明显好转。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方面,在已有16个垃圾收集场的基础上,再投入139万元新建17个垃圾收集场,确保垃圾收集场覆盖全县农村;在已有一座垃圾处理场的基础上,新建城南垃圾处理场;在抓好原有保洁队伍的基础上,再增加960名保洁人员;在已有19辆装载机和运输车的基础上,再投资261万元购买3辆装载机、9辆运输车,切实解决垃圾运输难题。
同时,该县注意抓好群众期盼解决的个性问题,立行立改。针对农村卫生室管理不规范问题,卫生部门在全县进行拉网式排查和评估,对212所“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以及106所个体诊所发放执业证,为改善基层医疗水平、维护医疗秩序奠定了基础;信用联社针对群众反映的办理业务难、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在各乡镇发放助农设施85台,在有条件的信用社布放ATM机11台,方便了群众就近领取粮食直补等各种补贴资金以及办理存取款业务。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共对129个问题进行了立行立改。
对全县各级干部作风的转变,在村里任职30多年的该县许良镇南道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郑富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俺村是县委书记李平启的联系点,李书记几次来村里听汇报、进超市、入诊所、访学校,与镇、村干部深入交流,听取干部群众对县里经济发展、干部作风、民生改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更让俺感动的是,在李书记的协调下,县畜牧、水利、教育部门以及镇领导召开现场会,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想办法协调解决。现在,学校的操场建设已经立项,周边的饲养场也在逐步规划、治理,基层干部群众都说看到了希望。”他说。
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陈爱民 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