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条。”
“和啦,哈哈!”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边说边把面前的牌推平,“哎呀,落和(诈和)啦!”老太太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众人围过来一看,老太太的牌果然还没有和,众人会心一笑并不介意,继续陪老太太打牌。
这位老人叫潘碧云,今年已经101岁。近日,记者随市爱心敬老促进会工作人员来到沁阳市太行新城小区,见到了这位正在家里和儿孙们玩麻将的长寿老人。
“我母亲除了听力有点不好外,身体状况都还可以。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一有空我们做儿孙的就会陪她玩一会儿。”潘碧云的女儿杨慧琴告诉记者。
由于潘碧云年纪大和听力不好,整个采访内容几乎都由杨慧琴转述。
潘碧云出生于1913年,娘家在沁阳市灯塔街一带,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潘碧云回忆,她小时候虽然生活在县城,但是家里没有住房,只能租房住,靠父亲给别人打工维持生计。然而,父亲不到30岁就因病去世,留下他们孤儿寡母。
“听我母亲讲,我外公去世时,没有钱买棺材,本家的长辈就领着他们姐弟三人到一些商会磕头要钱买了口棺材,安葬了外公。外婆靠给别人拆洗被褥,将三个孩子拉扯大。”杨慧琴说。
由于家庭贫困,潘碧云从小没有上过学,平时就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那时女孩子都要缠足,潘碧云由于忍受不了缠足的疼痛,她就白天把脚缠起来,晚上又偷偷放开。这样反反复复,她的脚虽没缠成,却导致了小脚趾畸形,至今都不能长时间走路,还要穿软底子的鞋。
22岁时,潘碧云嫁到沁阳市崇义镇崇义村。潘碧云的丈夫常年在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经营百货生意,结婚一年后,潘碧云离开家乡投奔丈夫。潘碧云先后生育2男6女共8个孩子。到1953年,潘碧云丈夫经营的百货商店按照国家政策实行公私合营,潘碧云带着儿女又回到了崇义村。
回到崇义村后,潘碧云家分得了十几亩地,从小没干过农活的她也不得不拿起锄头下地干活,并且经过磨练,能熟练地干各种农活。在丈夫退休回到家乡前,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来操持。
后来儿女们各自成家立业,潘碧云一直在老家生活,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离开农村跟随儿女来到县城生活。现在,她和从卫生院退休的女儿杨慧琴一起生活。
说起母亲的长寿之道,杨慧琴认为,首先是母亲心胸宽广,性格开朗,从不操多余的心,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很少过问儿女家的事情。其次是母亲生活规律,早上稀饭馒头加一个鸡蛋,午饭多吃面食,下午四五点补充一袋牛奶,平时对饮食没有特别要求。
“母亲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前几年我还推着她到外面的麻将摊打麻将,每天下午玩几个小时我再去接她。现在母亲很少外出走动,我们就买了麻将桌,儿孙们有空就会陪老人玩会儿。”杨慧琴说。
为了让老人高兴,每年春节潘碧云的儿女都会将百元大钞换成零钱,让老人打麻将时候用。“老人打牌慢,我们都不会计较,输赢从不放在心上,只要老人高兴就行。”杨慧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