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实习生 杨振宇
“我们庆幸当初选择了这所学校,遇到了倾力育人的好老师……”高中录取工作刚刚开始,家长和学生的感谢信便纷至沓来。
全校179名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中,11人被焦作一中录取,19人被市十一中学录取,39人过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这是市道清中学交出的一份凝聚心血、倾力育人的出色答卷。了解这所学校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2008年下半年,我市对教育资源进行大整合,市道清中学变成纯初中学校,学校改造项目被列入我市重点工程,全体师生搬出道清中学原校区,暂时借用市道清小学的一幢实验楼开展教学工作。
借地办学,优质生源纷纷离去。学校一个年级十几个教师挤在一个狭小的实验室办公,有的连作业本都没地方放。
从不选择放弃。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不能放弃腾飞的梦想。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市道清中学领导班子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沉心静气苦练内功,狠抓教学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几年间,市道清中学围绕提升教学质量做文章,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强抓教学常规管理,针对学生个体培优扶弱,夯基层、迈实步,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
家长对学校的评价来自于孩子的变化。且不说该校如何打造高素质教育团队,也不谈如何强抓教学常规管理,单单一个培优扶弱就让家长体会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和教师们的那股拼劲。
该校非常注重学生个体的教学,教务处和各科教师对学生平时的测试和期末考试都会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查找薄弱环节,采取补救措施,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一方面,耐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各科教师认真分析学情,降低管理着力点,抓下层、推中层、促上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成绩处于上层的学生,用家教式辅导、导师式指导,重点扶持,着力培优;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指导学生寻找缺陷,采取针对性训练;对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注重基础,治瘸扶弱,提高能力。
“刚到学校时,孩子的成绩中等,班主任皇甫老师和所有任课教师凭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实行‘四清’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使孩子的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韩春淇今年考上了焦作一中,他的父亲韩玉庆认为,孩子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与负责任的好老师和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分不开。
韩玉庆所说的“四清”,即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这是道清中学在市教育局的帮助下,与沁阳市永威学校结为友好合作学校后,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运用蔡林森校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学校全面推行的“四清”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
“家长的支持给了我们力量,学生的努力让我们感动。只要孩子不放弃,我们的付出和努力就没有白费。”市道清中学党支部书记刘建中动情地说,“不论优弱,对每一个孩子我们都不会放弃,孩子们的进步是我们培优扶弱的目的,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从不选择放弃。就是这样朴素的信念,凝聚了道清中学的力量,为学生的成长负责。如今,道清中学已搬入新校区,优良的教学环境为学校腾飞助力,而多年的“蜗居”历练,也造就了道清人坚忍踏实的特性:不言放弃,卯足劲蓄力腾飞,出名师、办名校,打造优质生源基地,办群众满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