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杜 笠
长短就在方寸间,方寸之间有智慧。
市场是很辩证的。市场无限小,有你没他,说明竞争的残酷;同样,市场也无限大,就看你能不能抓到点子上。
抓住产业链这个根本,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紧扣其“长”“短”辩证之道,完成了从传统化工企业向高新精细化工企业的华丽转身。目前,在钛白粉这一主导产品的强力支撑下,佰利联产能、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业内领先水平,成为响当当的领军企业。
一个“转”字,扣准了佰利联的发展精髓——宜长则长,该短则短。现在看来,佰利联的探索极具标本意义——而今,佰利联曾经的当家产品锆盐几乎无利可图,能创行业奇迹,全靠钛白粉产业链的合理拉长。
短与长——产业链之别,立足实际,加快发展
长与短是比较出来的,有比较才有鉴别。分析产业链的短与长,方能明白转型路径何在。
依据发展方向、市场容量、潜在利润、辐射范围等诸多要素,佰利联选定了发展方略——优先发展钛白粉、持续发展锆和硫酸等优势产品、全力拉长产业链条。
市场环境下,谁都不可能准确预测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的产品会畅销。也就是俗话所说:谁知道头顶上哪块云彩下雨。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胜算就是尽量拓宽产品领域,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
立足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佰利联依托国家产业政策,认准钛白粉这一精细化工产品,加强对钛白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使高档钛白粉生产规模从1998年的不足2000吨,扩大到目前的15万吨。在此基础上,佰利联推动涂料、型材、橡胶等下游产业发展。以钛白粉为原料,佰利联总投资2.8亿元的汉莎涂料落户我市西部工业集聚区,投产至今产销两旺,打破了我省无本土涂料的局面。
佰利联投资2.6亿元建设佰利联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年产1000吨纳米陶瓷结构件及1万吨珠光纳米材料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细陶瓷结构件生产企业。
针对生产钛白粉的主要原材料硫酸,佰利联淘汰污染大、耗能高、用人多的硫铁矿制酸装置,引进美国先进装置,建设60万吨/年硫磺制酸生产线,为钛白粉生产提供原料保障。同时,佰利联还配套低温回收装置,对制酸产生的低温进行回收,带动2台锅炉发动,用于发电和化工生产,实现了热电联产,走上了低碳、环保、节能、高效的清洁生产之路。
短与长——产业链之别,技术为本,创新是基
谁拥有了技术创新这把金钥匙,谁就掌握了开启发展之门的主动权。
创新精神,是佰利联最鲜明的禀赋。佰利联秉承技术先导战略,依靠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兴企之路。
技术为本,创新是基,得有载体。而今,佰利联的技术研发投入,已超过销售收入的3%。佰利联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业内翘楚,30项专利和30余项金红石型钛白粉关键技术,支撑着其综合研发能力领先于同行业。此外,佰利联还是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化基地、钛锆粉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研发基地。
技术为本,创新是基,得有关键技术。佰利联在国内首家成功研发的硫铁钛联产法钛白粉清洁生产工艺,具有独特的环保优越性和科技领先性,不仅对原有的钛白粉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多项技术改造,而且实现了多种产品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目前,佰利联的钛资源利用率由原来的82%提高到87%以上,制酸系统的热能利用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90%以上,总能耗下降了40%,年节能5万吨标煤。尤其是,佰利联水耗下降35%;年利用废渣量104万吨,解决了周边地区废渣、电石泥的污染问题。
技术为本,创新是基,产、学、研相结合很关键。佰利联自主开发的BLR—699、BLR—631、乳胶漆用钛白粉、蓝相锐钛型钛白粉、电子级二氧化钛、功能性纳米氧化锆粉、结构陶瓷,已规模化生产。佰利联钛白粉外加晶种水解技术、多元素盐处理掺杂技术、多源复合包膜技术和表面修饰技术,技术优势明显,国内领先。佰利联改善了钛白粉的耐热性、抗粉化性,提高了产品的亮度和油性体系下的分散性和遮盖力,实现了造纸、油墨及涂料专用钛白粉的成功开发,填补了河南省专用钛白粉的空白,拉长了钛白粉产业链。
短与长——产业链之别,强基固本,优势再造
微笑曲线提示,经济转型的目的,就是促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耗能高污染向低耗能低污染升级。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拥有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条,则是必然选择。
强基固本,指的是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成熟理性的佰利联深谙此道。快速成长的企业,普遍面临科学管理的步伐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脚步、达不到理想火力也无法攻破既定目标的问题。2011年7月,佰利联在深交所上市,融资12.57亿元,跨入发展新纪元。以此为标志,佰利联开始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推动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程序化,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和三级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并取得了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三大体系认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佰利联优化资源配置,重视过程管理,关注经营结果,实现了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大幅提升。
目前,国内只有辽宁锦州一家企业进行氯化法工艺生产钛白粉。2011年国家颁布硫酸法限制政策后,佰利联应势而转,升级钛白粉工艺,于2012年从德国钛康公司引进了先进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投资22亿元实施了20万吨/年氯化法生产线建设,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5亿元。佰利联投资10亿元实施的30万吨(两期)富钛料项目,为氯化法正常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料。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利税3.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佰利联将成为国内少有的同时具有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双轮驱动的企业,为民族钛白粉企业产业升级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佰利联始终把建设绿色和谐企业作为责任,秉承用行动创造更加清洁的环境的环保理念,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原则,从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建立了系统化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实现废物零排放,在环保上的投入已超过3亿元,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末端处理系统已成为全国钛白粉行业的示范项目,并荣评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钛白粉,因采用原料不同会产生七水硫酸亚铁废渣1~3吨。为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佰利联新建氧化铁黑生产线,对七水硫酸亚铁废渣进行深加工,变废为宝,延长产品产业链,每年可消耗七水硫酸亚铁8万吨。同时,佰利联自主开发建设了1条年产2万吨一水硫酸亚铁生产线,每年可消耗七水硫酸亚铁5万吨。
企业一旦规模做大后,就会开始在强化主业的同时,将产品线做宽,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国家对氮氧化物减排执行力度的加大,脱硝类钛白粉的市场前景可期。为此,佰利联标绘了“十三五”末的远景蓝图:通过建设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工业园,实现由一般性高新技术企业向高端精细化工企业和新材料工业企业的全面转型,打造“钛白粉技术含量高、品种全、新材料产业最具活力,年产50万吨,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国际大型精细化工集团。
在我国干钛白粉这一行很不容易,有的企业多年在原地踏步,有的企业则难以为继,甚至让出了经营权。其实,产业链的“长”“短”辩证之道,每个企业都懂,但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佰利联则不同。佰利联有赢利的产品作支撑,支持其做大做强。佰利联早有问鼎钛白粉行业王位的雄心,现在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其大变动前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