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将全面推开
一天28起火警敲响防火警钟
河南鼓励大学生入伍 高学历青年将享受更多照顾
龙源湖公园的路灯 能否多安几个
今年的“三伏天” 究竟有多少天
不要购买“减肚子汤”类产品
胡世青:活到百岁也爱俏
我市免费培训初级茶艺师
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现场资格审查时间确定
大学生小学生义卖《焦作日报》 筹善款欲帮助云南贫困学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世青:活到百岁也爱俏
本报记者 陈作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胡世青老人喜欢换衣服、照镜子。 陈作华 摄
 
   

  一手拿梳子利落地梳头拢发,一手拿小镜子左照右看,颔首挑眉,自顾流盼……7月16日,孟州市大定街道段东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一位百岁老人的梳理动作印证了儿媳的话:“俺婆婆是个老来俏。”

  “老来俏”名叫胡世青,今年整100岁。虽是大热天,但老人穿戴整齐,耳戴金环。老人精神尚好,头脑清楚,就是有些耳背,所以部分采访内容由老人的儿子和儿媳作补充。

  “婆婆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穿衣打扮,经常一个人在屋里换衣服照镜子,梳头抹脸,自我欣赏,有些自恋吧。”老人年近七旬的儿媳说,“不是几天换一次衣服,而是一天换几次衣服,有时候一上午就能换好几件。”

  老人是孟州本地人,娘家在南庄镇里村,其父亲是村里的先生,曾教过私塾。但老人不识字,自小学做针线活,整日里纺花、做鞋子。老人生育4胎,但前两个孩子都未能成活。老人30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从此她没有再嫁,拉扯着一儿一女艰难度日,后来一直跟着儿子过。

  “婆婆性格强,嗓门大,好吵人,还容易生气。遇事斤斤计较,更带有旧时代家长作风。”儿媳直言不讳,“我生了3个孩子,婆婆从没有帮我洗过一块尿布,而且也不让孩子他爸洗。她爱吃鸡蛋,早些年家里养鸡下的蛋,她东挪西藏,总怕别人吃了。”

  记者就媳妇的话向坐在旁边的老人的儿子张文然核实,张文然频频点头。儿子、儿媳都曾是教师,他们说,老人虽然有时候不够通情达理,不太善解人意,但他们能够做到宽让和包容,照样孝敬、赡养老人。他们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叙述客观,并不是只讲优点和长处。

  儿媳说:“我不跟老人计较,凡事让着她、顺着她。婆婆从年轻时就守寡,很不容易。我进这个家门几十年来,从没跟老人吵过嘴。”儿子说:“媳妇真是大度,她要是跟我妈计较,这个家早就过不下去了,我妈恐怕也活不了这么大岁数。家里的很多累活、脏活、苦活都是媳妇干的。”

  为配合记者的采访,儿媳还专门把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总结,写成文字,有十条之多。在饮食上,老人每天早上要吃两个荷包蛋,喝一碗绿豆小米粥或绿豆大米粥。中午不管是面条还是米饭,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也是必不可少的。晚饭则喝多种豆子煮在一起的粥。儿媳说,家里一年四季从不离绿豆、红豆、豌豆,粥里还要下些红薯、大枣,没有红薯时就用南瓜。

  老人喜欢吃酸的,饭食要吃软的。老人不喜欢吃肉,家里包饺子、蒸包子时,就给老人包点儿素馅的。老人不吃方便面,不吃挂面,只吃媳妇擀的手工面,而且面片要擀得薄,面叶宽窄适中。媳妇凡出门时,都要提前擀好搁在冰箱里。

  记者前去采访时,老人正在用热水泡脚。儿媳说:“婆婆每天午觉后都要泡脚,时间不能少于一小时,这已经坚持几年了。婆婆还爱干净,要常给她洗澡、洗头。老人从年轻时就爱穿衣打扮,现在老了还爱俏,我们就随她的便,你看她的衣服都有几柜子。”

  说话间,媳妇帮老人擦干了脚。老人要穿袜子,媳妇说这热天穿袜子多余,但还是帮老人穿上了袜子。老人整整衣领、梳梳头说:“不是还要照相吗?现在照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