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他的办公室墙上,挂了一块廉政宣传板,上面写着:“名利淡如水,养天地正气;操守重如山,法古今完人。”这就是他的座右铭。他曾对人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没有党的培养哪能有我的今天。”为了报答党的恩情,他努力做到“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对于这些,他生活中的许多小事能够体现:
丁长春是回族,平时对吃没有特别要求,最爱吃的是面条。他出差、下乡,随身总会带几包榨菜和清真方便面。对于请客送礼那一套,他从不感兴趣。市里有家重点企业,丁长春曾多次为其报批用地,厂家出于感激,表示要请客吃饭,他坚决拒绝。有一个星期天,他有事去这家企业现场办公,将近中午12点了,公司请吃午饭,他却把他们领到了一家回民饭馆,自己掏钱吃了饭。
2008年6月当上副局长的丁长春,给自己定下规矩,“不办公事不用公车”。局里事多,平时如需晚上加班,他总是让司机先回家,自己则办完事后,蹭别人的车或者步行回家。
丁长春在家里三兄弟中排行老大,和父母住在一起。家里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常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还得用洗脸盆接水,房墙已有几道裂缝,与周围一幢幢漂亮宽敞的房子相比,显得十分破旧。父母曾几次督促他找村干部帮助解决一处宅基地,可他不答应。他说:“我是分管土地的副局长,不能给村里找麻烦,能住就先将就吧。”在他分管土地工作的这几年间,全市上报用地批件395次,用地面积16万亩,先后为591个各类项目解决了供地问题。但对自家只有二分多的宅基地,他却一直没去向村干部张过口。
一言一行至关重要,咋也不能有损国土资源形象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一言一行都要为党和事业添彩。这样的承诺,体现在丁长春为人处事的每一个细节中。
在博爱老家,提起丁长春,左邻右舍没有不夸他好的。乡亲们说他平时是“不带笑容不说话,不唤大娘大爷不开口”。在村里,丁长春从不炫耀自己,直到举办遗体告别仪式时,村里人看到来了那么多领导,才知道他是“市里的领导”。丁长春是个孝子,只要局里没大事或者无外出任务,他每周都会回家看老人,除了送零花钱,还自己动手买菜做饭。家里的人说,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每年春节那顿年夜饭,都是他一人操办的。他说,“平时总忙顾不上家,就让我好好补偿一下吧!”对爱人,他百般体贴;对儿子,他关爱备至。他嘱咐儿子要尊师爱幼,好好读书。他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饭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光是为了吃饭。”鼓励他好学上进,长大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对同事、下属,他以诚相待,从不摆架子,有事总是商量着来、领着头去干。他尊重老领导,遇事需要请教或商量时,尽量不打电话,而是到办公室当面去谈。
2000年他担任局建设用地科副科长时,有一次局里组织法律法规知识测验,科里有位同志因外出多,没时间复习,结果考了全局倒数第几名。作为主持科里工作的丁长春,心里也不好受。他找这个同志谈心,帮他总结经验教训。他放弃了个人休息时间,为这位同志翻报纸、查资料,与他一起探讨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这位同志报名参加市里一次法律法规比赛,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就是靠着这些平凡小事,凡是和丁长春打过交道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他们从一桩桩一件件好事中,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作风,更加理解和支持国土资源管理事业。
丁长春走了,留下的是可歌可泣的事迹和默默无闻的精神。
丁长春走了。他带着无数遗憾离我们而去——
他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心爱的儿子举行婚礼的场面;
他曾答应全家人再照一张全家福的承诺没有实现,上一次的合影,是在13年前;
他费尽心血为焦作市政府起草的《关于北部山区郊野公园建设重点工程实施意见》尚未有定论;
他没等到自己曾50余次亲临现场考察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开馆的那一天;
丁长春没有走。他用一言一行树立的公仆形象,用忠诚铸就的共产党人的情怀,永远活在他为之献身的壮丽的国土资源事业之中。
丁长春,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描述你,不需要更多的词藻雕琢你,你在焦作人民心中永存!你是焦作国土资源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黄河东流去,青山永不老。目前,在焦作市、在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以丁长春为榜样,从点滴做起,甘当人民公仆的活动正在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