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着装,憨厚的笑容……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却拿出自己几乎一半的资产用于扶危济困,她的爱心让她拥有300多位“爹妈”。她就是博爱县屠王大骨头饭店负责人杨应芬。
“闺女,你可来啦!”7月16日,博爱县月山镇敬老院内,80多岁的王全荣老人见到杨应芬后,拄着拐杖,迈着蹒跚的步伐从屋门口走过来。杨应芬告诉记者,敬老院就是她的家,这里的老人是她的“爹妈”。
44岁的杨应芬是月山镇屠王村人。小时候,杨应芬的母亲精神失常,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她和姐妹都是在爷爷和奶奶照看下长大的。上学期间,精神失常的母亲会经常坐在学校门口等着她们姐妹几个放学回来。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使杨应芬养成了对老年人深厚的情感。
1997年5月,杨应芬在村口开了家小饭馆,2000年时因婚变饭馆被迫关门。2002年在朋友的帮助下重新开业,生性倔强的她不愿服输,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在杨应芬的努力下,饭店生意越来越好。经济条件的好转给她的善举提供了方便,2010年入冬前,杨应芬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每人购买了棉衣和棉鞋,让老人们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几年来,杨应芬从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中,累计拿出20多万元用于改善孤寡老人的生活。
为老人盛饭、梳头、修指甲……敬老院内,每一件事情杨应芬做的都是那么的认真,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爱心让她与素不相识的老人成了亲人。平常只要有时间,杨应芬都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送去猪肉、鸡蛋等食物。每隔一段时间,她还安排专人接送老人去洗澡,并把他们接到饭店聚餐,让他们改善一下生活。只要有一段时间没去,老人们就会给杨应芬打电话,告诉她大家都很想她。
杨应芬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出资建设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敬老院,供养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