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出差、下乡,他总是随身带几包榨菜和清真方便面;虽已是副局长,但他给自己定下规矩:不办公事不用公车;家里的老房子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盆接水,父母几次想让他帮助解决一处宅基地,可他不答应:“我是分管土地的副局长,不能给村里找麻烦,能住就先住着吧。”他是谁?他就是市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丁长春。虽然只走过了短短的48个春秋,但他用忠于职守和廉洁自律的一生,回答了什么才是一个党员应有的操守。
他也有爱,敬父母,爱妻儿。他不是神,也有七情六欲。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时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哪怕疾病缠身也要努力绽放最后一道璀璨的光芒;面对不符合原则的事,即使领导说情他也决不动摇,依旧秉公依法办事……他以坚定的党性和高尚的品格告诉我们,这才是一个大写的共产党人。
—— 题记
本报记者 孙国利
太行山前,黄河岸边。一个时期以来,在焦作市、在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丁长春的名字被人们广为传颂,人们称他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公仆形象添彩的人,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人。
在焦作市,市领导和局领导看重他,说他“业务娴熟,是个好参谋、好助手”;同事们佩服他,说他“点子多、办法多,好搁伙计”;基层和企业的同志敬重他,说他“平易近人,办事干脆不打滑”。然而,正当他前程似锦、诸多好事在等待着他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014年4月2日6时多,刚起床的丁长春感到身体不适,爱人劝他去医院看看,可他说:“参加省国土资源厅会议的几个代表上午要走,我得去送,局里还有很多事,我也得去安排。”9时20分,硬撑着身子回到办公室,他突然趴在办公桌上,再没起来。11时10分,他永远离开了,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离开了他用青春和热血辛勤耕耘的国土资源事业……
逝者已去,音容犹在。当地干部群众泪流满面的讲述,如同追忆自己逝去的亲人。面对一个个受访者的泪眼,记者激情难抑,泪眼模糊。
人们为何对丁长春如此热爱、如此敬仰、如此怀念?老百姓用朴实的话语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他是个实受人!”“实受人”,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沉默寡言、实实在在、特别能受苦的人。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冯进城痛心地说:“长春啊,前些天你说身体不适,我让你赶紧去医院看一看,你说等忙完这阵子再说,咋就这么走了呢?”与丁长春朝夕相处的同志们说,别说豪言壮语了,连高声说话都没有,老丁就是这么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但恰恰是他,用超乎常人的坚忍和善良,感动了所有知道他名字的人。
在遗体告别仪式上,省国土资源厅领导赶来了,市领导赶来了,各县市区的同志们赶来了,乡亲们赶来了,局领导班子和机关的同志更是早早赶来,数百人沉浸在悲痛之中,在偌大的清真寺里,人们泣不成声……
人们怀念他、敬佩他,因为他是一个平凡却用忠诚铸就丰碑的优秀国土资源干部。
业务学不精,啥也弄不成
1991年3月,丁长春从博爱县高庙乡政府调到市国土资源局中站分局。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他压力很大。咋办?老丁说,业务学不精,啥也弄不成。他常对人说:“国土管理政策性强,不弄明白咋行?可以说国土业务学不精,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国土人。”2013年1月,局里让他分管地矿、环境等科室。为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他特意托人买来《普通地质学》《矿产资源法》等专业书籍刻苦攻读,意在尽快熟悉业务、适应工作。
在丁长春看来,学习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不仅仅是为了依法办事,做到方向不偏、举措得当,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得到启发,以便提纲挈领,主动超前。2007年,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他与科室同志提出的开发黄河滩地主张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并被纳入“建设项目上北山,耕地补充下河滩”的市国土资源工作格局中,当年就完成了2900亩的黄河滩地耕地开垦任务。
机遇是个宝,谁抓谁牢靠。凭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丁长春很善于依靠政策抢抓机遇。2013年1月,国务院将焦作列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并给予优惠政策。据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焦作、美丽焦作”的战略构想。为抢抓机遇,他按照局党组的统一安排,在抓紧完成前两年矿山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又争取国家和省投资2亿多元,在全市实施了包括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专线沿线废弃矿山治理工程在内的17个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同时,为了提升云台山地质公园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他组织相关人员完成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布展方案及施工图的编制工作。去年以来,他几乎每周都去工地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工作干得好不好,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
对党忠诚,就要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在丁长春看来,群众的满意度应该是衡量国土资源工作的唯一标尺,凡是群众有意见、不买账的,国土资源工作就是欠账,就不能算合格。
业界大名鼎鼎的多氟多,是焦作有名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些年,多氟多增加的土地,几乎都是丁长春经办的。老丁见证了多氟多持续发展的每一步。”说起丁长春,多氟多公司党委书记赵双成泪眼婆娑。他总结了丁长春工作的两个特点:一是讲原则。一次,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多氟多新上的车间急需土地70多亩。报告打到老丁那儿后,他没轻易表态,而是带人到企业里,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考察。转了一圈后,老丁发现多氟多堆放原材料的地方占地不少。他想,如果盖一个仓库,将原材料集中存放,不仅有利于物资保管,还可腾出几十亩土地,建设新车间。因此,丁长春提出建议:“现在用地指标十分紧张,重点企业更要带头节约集约用地。”按照老丁的建议,多氟多新车间在整理后的空闲土地上盖起来了,不仅为企业节约近1000万元征地费用,而且厂容厂貌也更整洁美观了。二是面对难题,主动帮助解决。前几年,多氟多因生产发展,需要200多亩地建厂房。可市里建设用地指标紧张,没有一两年时间批不下来。假如丁长春当时说“现在没有指标,以后再说吧”,或者说“你去找市领导吧”,也并非不可,可他认为,说一个“不”字容易,但问题不解决不符合国土资源部门保障发展的理念。于是,他多次到企业附近调查,发现一个城中村有不少集体建设用地暂时闲置。他找来村干部,建议他们以集体建设用地出租形式同多氟多联办企业。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多氟多和村里达成联建协议,实现了合作共赢。
说起丁长春无论干啥工作都求真务实、效率极高的事情,河南水文一队焦作黎明脚步山地公园项目部的同志们有着深切感受。项目负责人赵英勇激动地说:“丁副局长办事真干脆,而且效率特高,就说我们这个项目吧,是市里一个重点项目,他非常关心,一般每周都要来看两三次,发现问题便及时解决,从不拖泥带水。比如在清理现场时,发现街道办事处的宣传牌、电信公司的线杆和公安局的交通指示牌等,都需和有关部门协商处理,考虑到我们处理起来有困难,他就在现场直接给市有关部门一一打电话沟通,常常是当天解决问题,这让我们太感动了。这样的干部作风叫人钦佩!”
“无论办啥事,都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群众”,这是丁长春经常对人说的一句话。这几年,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的项目比较多,而且都是惠民工程。他认为,为群众办好事,把事办成是应该的,但仍不够,还要真正办好,办得让群众满意。为此,他在工作中坚持了两条:一是讲原则,决不干让群众戳脊梁骨的事;二是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处处为群众着想。一次,某山地公园绿化项目按照原设计,某个地段要栽刺柏,当地群众对此有意见,要求种核桃树,双方僵持不下。得知消息后,他到村里开了个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认为群众有道理,种树不能光图好看,还应讲实惠。于是,他和有关部门商议,决定将部分地段由种刺柏改种800棵核桃树,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关心群众就要处处替群众着想。去年年底,他在某矿山公园发现一处水渠挖得过深,立即想到,如果下雨涨水,老人、儿童过渠会不安全,是否应降低深度、增加宽度、放缓坡度,是否需要增设护栏等,于是找来设计及施工人员商量解决办法,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风险岗位没危险,个人操守重如山
丁长春把忠于职守当成对党忠诚的具体表现。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土资源干部,我要对得起党的培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的办公室墙上,挂了一块廉政宣传板,上面写着:“名利淡如水,养天地正气;操守重如山,法古今完人。”这就是他的座右铭。他曾对人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没有党的培养哪能有我的今天。”为了报答党的恩情,他努力做到“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对于这些,他生活中的许多小事能够体现:
丁长春是回族,平时对吃没有特别要求,最爱吃的是面条。他出差、下乡,随身总会带几包榨菜和清真方便面。对于请客送礼那一套,他从不感兴趣。市里有家重点企业,丁长春曾多次为其报批用地,厂家出于感激,表示要请客吃饭,他坚决拒绝。有一个星期天,他有事去这家企业现场办公,将近中午12点了,公司请吃午饭,他却把他们领到了一家回民饭馆,自己掏钱吃了饭。
2008年6月当上副局长的丁长春,给自己定下规矩,“不办公事不用公车”。局里事多,平时如需晚上加班,他总是让司机先回家,自己则办完事后,蹭别人的车或者步行回家。
丁长春在家里三兄弟中排行老大,和父母住在一起。家里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常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还得用洗脸盆接水,房墙已有几道裂缝,与周围一幢幢漂亮宽敞的房子相比,显得十分破旧。父母曾几次督促他找村干部帮助解决一处宅基地,可他不答应。他说:“我是分管土地的副局长,不能给村里找麻烦,能住就先将就吧。”在他分管土地工作的这几年间,全市上报用地批件395次,用地面积16万亩,先后为591个各类项目解决了供地问题。但对自家只有二分多的宅基地,他却一直没去向村干部张过口。
一言一行至关重要,咋也不能有损国土资源形象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一言一行都要为党和事业添彩。这样的承诺,体现在丁长春为人处事的每一个细节中。
在博爱老家,提起丁长春,左邻右舍没有不夸他好的。乡亲们说他平时是“不带笑容不说话,不唤大娘大爷不开口”。在村里,丁长春从不炫耀自己,直到举办遗体告别仪式时,村里人看到来了那么多领导,才知道他是“市里的领导”。丁长春是个孝子,只要局里没大事或者无外出任务,他每周都会回家看老人,除了送零花钱,还自己动手买菜做饭。家里的人说,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每年春节那顿年夜饭,都是他一人操办的。他说,“平时总忙顾不上家,就让我好好补偿一下吧!”对爱人,他百般体贴;对儿子,他关爱备至。他嘱咐儿子要尊师爱幼,好好读书。他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饭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光是为了吃饭。”鼓励他好学上进,长大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对同事、下属,他以诚相待,从不摆架子,有事总是商量着来、领着头去干。他尊重老领导,遇事需要请教或商量时,尽量不打电话,而是到办公室当面去谈。
2000年他担任局建设用地科副科长时,有一次局里组织法律法规知识测验,科里有位同志因外出多,没时间复习,结果考了全局倒数第几名。作为主持科里工作的丁长春,心里也不好受。他找这个同志谈心,帮他总结经验教训。他放弃了个人休息时间,为这位同志翻报纸、查资料,与他一起探讨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这位同志报名参加市里一次法律法规比赛,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就是靠着这些平凡小事,凡是和丁长春打过交道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他们从一桩桩一件件好事中,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作风,更加理解和支持国土资源管理事业。
丁长春走了,留下的是可歌可泣的事迹和默默无闻的精神。
丁长春走了。他带着无数遗憾离我们而去——
他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心爱的儿子举行婚礼的场面;
他曾答应全家人再照一张全家福的承诺没有实现,上一次的合影,是在13年前;
他费尽心血为焦作市政府起草的《关于北部山区郊野公园建设重点工程实施意见》尚未有定论;
他没等到自己曾50余次亲临现场考察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开馆的那一天;
丁长春没有走。他用一言一行树立的公仆形象,用忠诚铸就的共产党人的情怀,永远活在他为之献身的壮丽的国土资源事业之中。
丁长春,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描述你,不需要更多的词藻雕琢你,你在焦作人民心中永存!你是焦作国土资源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黄河东流去,青山永不老。目前,在焦作市、在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以丁长春为榜样,从点滴做起,甘当人民公仆的活动正在蓬勃兴起……
标题题字 田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