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宅”数据库是房屋中介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有效规避交易风险和纠纷,让房屋信息透明化,确保交易的公平与合理,为二手房交易市场开辟了新思路。
北京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建立了一个京城“凶宅”数据库,在他们的统计中,北京目前至少有900所“凶宅”。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他们还在继续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这家公司界定的“凶宅”并非风水概念,而是指房屋本体结构内发生警方认定的自杀、他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住宅。对于建数据库的原因,该公司人员称是由于遭遇多次“凶宅”交易纠纷,并因此吃亏。
(据《南方都市报》)
很多人猛一听到“凶宅”数据库,不由会跟封建迷信联系起来,感慨在如今科技昌明的时代,还有人会被“凶宅”吓倒。可仔细看下新闻所指,则发现所谓的“凶宅”数据库,乃是房产中介为了避免交易纠纷,而自行采集归纳的“凶宅”信息。实际是利用数据库的便利检索条件,将以往被隐藏的“凶宅”信息透明化,促使买卖双方能够公平交易,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交易工具。
在二手房交易市场里,由于买卖双方对房屋的了解程度不同,实际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房主因拥有房屋产权,对房屋的质量、居住使用情况非常熟悉,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买方却只能凭借表面观察和中介信息资源,从侧面了解房屋的情况,已然滞后一步。而房主为了交易考虑,自然会王婆卖瓜夸大优点,以便卖个好价钱。如果房主故意隐瞒负面信息的话,无论是中介还是买方,都很难在第一时间查清真相,很有可能被蒙蔽。
显然,只有在信息最透明的条件下,对于房屋买卖双方来讲,才是最公平的交易。而很多人对“凶宅”心存忌讳,主要是出于社会民俗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害怕住在“凶宅”里会对工作与生活不利。虽然这种顾虑没有科学依据,法律亦不认可,但要考虑到民俗文化的影响力,也就可以理解买方对“凶宅”的忌讳心理。
而且,对于那些不惧怕“凶宅”的人来讲,掌握到“凶宅”信息后,也可利用此信息作为压价工具,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满意的房屋。由此可见,在“凶宅”数据库的支持下,中介公司和买方就可以避开信息“黑箱”,在与房主谈判时,也就不会处于信息劣势,从而促使双方尽可能达到信息公平,使得房屋交易更加便利和公平。
显然,“凶宅”数据库并非封建迷信,而是房屋中介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也是为了规避交易风险和纠纷而开发的,不必对此大惊小怪,不妨理性看待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凶宅”数据库的出现,也为二手房交易市场开辟新思路,需要重视房屋信息资料的全面收集,让房屋信息透明化,才能确保交易的公平与合理。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