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阎河) 昨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获悉: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该院神经内科二区医生在面对一位急性脑梗死患者时,果断明确治疗方案,快速安排介入手术,为患者的脑部动脉血管实施了取栓术和溶栓术,成功地疏通了患者脑部堵塞的血管,使其转危为安。目前,这位患者预后良好,已经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位61岁的患者从其他医院紧急转诊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进行治疗。当时,这位患者已经发病6个小时,主要表现为意识不清、四肢瘫痪,作头颅CT检查,未见脑出血。经过该院神经内科二区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嗜睡,唤醒后仅能按照指令睁眼一闭眼,不能言语、不能伸舌头,疼痛刺激四肢仅能在床上移动。根据患者家属描述及相关检查结果,该院神经内科二区医生确诊患者为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属于严重的脑梗死,死亡率极高)。
众所周知,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脑梗死发生后,应尽快疏通堵塞血管,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对于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患者在数小时内完全康复。据了解,目前脑梗死早期血管疏通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静脉溶栓)。但是,由于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也就是患者必须在发病后3~4个小时进行治疗,效果才较为显著。同时,如果合并大动脉闭塞,那么再通率只有13%~18%。而且,患者90天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21%和68%,整体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面对这位患者如此严重的病情,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进行介入治疗,急诊疏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脑组织。据神经内科二区有关专家介绍,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是因为近年来一些新的血管内治疗器械(支架取栓装置、血栓抽吸装置等)相继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堵塞血管的疏通率,血管内治疗(动脉溶栓、血管内取栓、血管成形支架术)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适合动脉溶栓患者的时间窗更加扩展。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先进的PENUMBRA吸栓技术和急诊支架取栓及成形术,可以使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得到康复,不遗留或仅遗留轻微后遗症,使原本可能终身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
该院神经内科二区医生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立即开始准备手术。该院神经内科二区主任吕海东,副主任钱琪,医师梁军利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医院。该院介入科医生张光、秦彩霞、户明君、王辉霞接到急诊溶栓通知后,也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了科室。同时,神经内科二区的护理人员也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抽血化验,下胃管、尿管、术前口服药物等术前准备工作。从患者入院到开始手术,仅仅用了40分钟的时间,这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经过2个多小时的介入手术,患者的脑部动脉血管完全疏通。术后,患者的神志逐渐清醒,四肢均能抬起。
之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患者吞咽功能基本正常,四肢活动有力。
据了解,吕海东、钱琪及神经内科二区部分医生早已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为部分处于时间窗内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堵塞或狭窄血管的再疏通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称赞。但是,遗憾的是,还有一些患者和家属对这项技术不了解,在治疗时没有采取这种方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为此,吕海东提醒,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堵塞血管再疏通的第一因素,就是患者没有及时就诊,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期。所以,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堵塞血管急诊疏通治疗的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及时就诊的重要性。此外,一些医生对溶栓技术的不重视,是造成患者不能及时进行溶栓治疗的另一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医生在工作中了解相关知识,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