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如何在服务群众中亮出党建元素,将民心向背融入党建和民生改善,打通群众路线的“最后100米”,是当前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一段时间,修武县城关镇党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跳出城关找标杆,跳出党建抓党建,坚持服务导向、民需导向、问题导向,推进基层党组织由“忙事务”向“抓服务”回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身”入基层,“心”到农村,增进感情,贴心服务,着力打造“民心党建”,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转型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搭平台,贴近群众零距离
党员干部只有常接“地气”,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为此,该镇不断创新党组织建设,扩大覆盖面,将服务平台由“零散化”向“系统化”升级,把党建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一是展示能力的平台。在全镇6个管区分别设立党总支委员会,选拔群众威望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支部书记担任党总支书记,每周一、周五参加班子会,汇报本周工作及下一步安排,协助班子成员做好信访稳定、招商引资、征迁占地等重点民生工程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拉近民生工程与民心向背之间的距离,展现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二是便民服务的平台。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党员服务岗,整合计生、民政、劳保、综治、住宅审批等职能,选派党性强、业务素质高的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公示以党旗为背景的服务内容、办事流程、办结时限,发放便民服务指南,为群众提供组团式、一站式服务。目前,共办理小额贷款、建房审批等手续60余起。三是民意收集的平台。依据区域位置、人口数量等,按照“党小组+网格”的模式,将各村科学划分为若干网格,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服务队,划分党员责任区,亮出党徽、党旗等各类党建元素,定期走进群众家中,及时收集各类民情信息,并梳理归类上报反馈。目前,共收集各类涉及绿化、道路、社保等10个方面的社情民意、意见建议78条。
强素质,融入群众比作为
服务群众是党员干部的应尽职责,让群众满意需要能力的提升。该镇注重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促进党员干部素质向上提升、服务向下扎根,在工作中比业绩,在服务中比高低。一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城关镇机关效能管理规定》,坚持用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强化了机关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比如,该镇对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将12项目标任务的时间节点、完成时限、责任人在全镇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倒逼班子成员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二是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通过从本土能人中选、从外出人员中请、从机关干部中派等方式,选优配强党支部带头人,努力把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优秀人才引入到党组织班子中。三是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通过规范操作程序,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把素质高、懂技术、带动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今年,共发展党员22名,其中,致富能手、种养殖能手14人,达到64%。
抓载体,服务群众全方位
为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该镇积极创新服务载体,转变服务方式,开展了“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促使服务内容由“单打一”向“多元化”拓展。一是做实“基本服务”。对接群众共性需求,列出基本服务清单,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证照办理、民政社保、户籍计生、民事调解、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作为“规定动作”,通过全程代办、“并联式”审批为群众提供服务。比如,在全镇29个村建立了便民服务工作站,整合民政、劳保、组织、计生、综治、司法、信访等职能,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实现了镇村两级“一站式”服务。二是做优“精准服务”。设置技术传授、带动民富、政策落实、扶贫帮弱等八大类“服务先锋岗”,镇村党员干部每周走访群众不少于2次,摸清农户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帮扶需求,分类建立服务台账,量身定制差别化、精准化服务方案和措施,开展上门服务、组团服务,实现了党员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比如,该镇实行了信访代理工作制,每个村推选1名信访代理员,针对矛盾纠纷、信访积案,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把维权铺到基层。目前,已成功代理信访案件20余件。三是做亮“示范服务”。在无职党员中,开展了“三亮三比三评”(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学习、比担当、比贡献,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活动,每季度由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会,由镇班子成员点评、党员考评,并走访全村80%的农户发放评议表进行测评,年终综合评选出“优秀无职党员”、农村党员“双带”标兵,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创先进、争优秀、当标兵的积极性。比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新街村无职党员吴春乐,每天对背街小巷进行巡查,与保洁员一起义务清理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的垃圾和杂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亲切地称他为义务清洁员。
建机制,联系群众添动力
为有效调动党员干部履行党建职责、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该镇开展了“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内在动力,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业绩考评制。采取月评定与年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月月底召开专题工作汇报会,由党支部负责人向镇党委、政府汇报本月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安排,并由班子成员集体评定打分存档,为年终考核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年终由星级评定考核工作组,从组织建设、工作实绩、招商引资、社会稳定4个方面对各村进行综合考核,以得分多少对党支部书记发放绩效工资。对未达到星级标准的村党支部,实行重点管理,取消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一切评先评优资格,党支部书记只发放基本工资。二是例会工作制。各村每周五召开例会,班子成员对重点工作进行通报指导,对日常工作进行点评,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拿出具体解决方案。三是结对帮扶制。建立班子成员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党员干部包户的三级联系服务群众责任体系,班子成员每周进村入户不少于4天,与困难户、信访户、拆迁户面对面沟通,点对点服务。目前,共走访群众300余户,调解矛盾纠纷13起,帮扶困难群众20余人。通过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了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在全镇形成了比干劲、比业绩、比服务的良好氛围,让“民心党建”得到了有效落实。
(本栏图片由修武县城关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