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是衡量公务员集体工作的最终标准。“人民满意”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不容易。7月8日,市财政局荣获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成为全市公务员集体唯一、全省财政系统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单位,其真谛就是:按照市委提出的“凝心聚力、转型攻坚、绿色发展、争创一流”的总要求,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三项服务”,优化收支结构,推进财税改革,加强作风建设,全力服务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
服务群众。怎样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拓宽征缴模式与渠道,立足服务、便民利民?该局自主研发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大大方便了缴费单位和缴费人,而且有效解决了非税单位坐支、挪用、截留政府非税收入问题。该系统还基于社会化、人性化服务理念,辅助研发并开通了银联卡转账、信贷还款、话费和水电费缴纳、机票预订等便民服务业务,极大地拓展了系统应用功能和空间,打造了财政便民“一卡通”。该局还与296家预算单位实行服务对接,主动上门走访征询意见,传达支出进度情况,让预算单位及时掌握本单位的预算和支出情况。
服务社会。该局利用政府采购平台,建立本地企业产品目录库,目前纳入105个产品,增强了焦作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建立倒评机制,以财力评价税收、以税收评价效益、以效益评价投资、以投资评价项目。建立健全财政服务重点税源户机制,当好重点税源户的联络员、信息员,在融资、贷款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并积极申请、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今年上报省财政厅符合财政奖补范围的项目有156个。将“美丽乡村”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升级版,局基层财政管理科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我市去年有4个村被列为“美丽乡村”试点村,今年上半年有3个村被列为“美丽乡村”试点村,下半年还有4个村已报待批。
服务经济转型。该局积极筹措资金5.33亿元,跟踪服务“十大建设”。在太极体育中心建设中,政府采购办和财政评审中心各派出一名同志进场,跟踪服务省运会场馆建设;在全市水系建设中,协调办理资金和招标采购手续,开展项目进度财政评审,今年筹措资金1.63亿元;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增加到6000万元;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今年计划争取5000万元;科技投入今年增加到6000万元;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安排专项资金设立项目建设奖;大力实施创新券、贷款贴息制度;探索运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做好项目投融资工作;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做好市政债发行准备工作。
优化收支结构。该局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建立全市财税信息平台,将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等48个部门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有效堵塞征管漏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政府性资源资产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财政服务重点税源户机制;规范财政项目资金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自由裁量权;建立支出执行责任制度,树立“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理念;强化财务内部控制,作好“三公”经费的预警和量化控制。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累计支出87.5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投入民生改善资金64.8亿元,增长20.5%,增支1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的74%。
稳步推进财税改革。在全市305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与财政部门有关的就有208项,占68.2%。其中,财政部门牵头的42项、共同牵头的35项,参与的131项;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36项。该局相关科室(机构)紧密联系省财政厅,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稳步推进财税改革。
加强作风建设。该局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五个一律”等要求,提倡“正、诚、敬、清”,“正”就是正气、正道、正派,“诚”就是诚心、诚实、诚信,“敬”就是敬业、敬事、敬人,“清”就是清廉、清白、清心;严格工作纪律,完善请销假制度,制定了《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实行“三个监督”,即预算单位和社会监督财政局整体工作,工作人员监督局各科室(机构)负责同志,全局干部职工监督局党组。作风建设,促进了财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该局形成了“凝聚、负责、务实、专注”的风气。
荣誉是动力,更是新起点。焦作财政人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为中原经济区和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