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③)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天然气灶。
李小刚所在的村,2013年还跻身国家农业部1100家美丽乡村试点村行列,成为河南省79家美丽乡村试点村之一。
处处构建生态绿色不止是口号,要的是老百姓付诸的自觉行动。
“俺4个人把全村的卫生包了。以前,打扫卫生大扫帚扫一遍,小笤帚过一遍,再把小垃圾捡一遍,需要整整一天时间。现在好了,村里人都注重爱护环境,俺们的工作也轻松多了。”云台山镇古洞窑村保洁员李秀莲感受到了村民观念的变化。
云台山镇更是不遗余力地助推美丽家园建设,出资购买保洁公司服务,由45名保洁人员为全镇10个行政村梳妆打扮;补贴“五责合一”的巡逻队员,使他们成为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神。
积极争取国家环保项目,总投资1065万元的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治理项目落户云台山镇,一个日处理垃圾12吨、可用10年的无害化大型垃圾填埋场和6个污水净化处理环保湿地相继建成投用。
云台山镇人正在用实际行动呵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环境生金
“同样是卖资源,吃法不一样呀!过去,采石头卖资源;现在,搞绿化卖环境。空气好、景色美,不仅吸引了游客,咱自个儿住得也舒服呀!”说起这些年的变化,云台山镇古洞窑村党支部书记贾庆军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我们干养殖的,经济收入不多,对环境污染却不小。从2007年起,我们搞起了集采摘园、餐饮等于一体的观光生态游。占地40多亩的采摘园,每个月都要接待3000多位游客,年收入达100多万元。”云台山镇荷塘庄园负责人张幸军谈起了生态致富经。
群山环抱之中的一斗水村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石头墙、石头房、青山碧水的农家游吸引了省内外的大批游客,去年该村还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过去是穷山恶水,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现在依托好政策发展乡村游,飞走的“凤凰”大都又回家了。
环境也是生产力。如今,藏在深山里的云台山镇,每年接待观光游客高达400万人,年旅游综合收入达4.5亿元。当城里人在做着还乡梦的时候,云台山镇依托生态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延续了农耕文明和村落文明,实现了从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