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业发达的欧洲,无论是在餐厅、酒店或是公共汽车上都很少能看见、听见人们打电话。欧洲人平时用手机都会自觉遵守几条黄金礼仪规则,以免讲话声音破坏安静的公共环境。
一是“禁用手机区”绝不用手机。笔者刚到德国时,曾去医院探望朋友。一进医院,就在门口发现了禁打电话的提示牌。值班护士告诉记者,医院禁用手机,主要是怕影响病人休息、治疗,避免电磁波干扰医疗器械。若有重要事情,必须到医院特设的有隔音效果的“通话室”去打。
后来,笔者发现这样的“禁用手机区”还有不少,比如教堂、歌剧院、政府、学校等,都要求将手机调成静音。一些餐馆也贴有禁用手机的标志。违者虽然不会像吸烟那样遭到罚款,但会被服务员请到屋外,遭到其他顾客的鄙视。
二是“使用手机振动档”。在欧洲,乘坐地铁、参观旅行、逛街购物,虽然没有禁用手机的规定,但人们会自觉将手机调成振动。如果要跟朋友联系,大多数人会选择发短信。在欧洲坐火车或地铁时,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安静地看书、读报,如果有急事要打电话,人们会自觉地到两节车厢之间封闭的空间去打。如果有人不按规则在车厢内接打电话,其他乘客会提醒。
欧洲很少有人在车上玩手机。大家一般会看书读报,或做杂志上的智力游戏,用耳机听音乐,闭目养神,消磨坐车时间。此外,在参加各种活动时,比如商务会议等,人们会自觉将手机调成振动,以免降低会议效率。
三是“开车时禁用手机”。德国研究显示,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大约20%与摆弄手机等电子产品有关。假设车速是每小时50公里,低头看手机5秒,车就移动了70米,这是非常危险的。在德国,如果被发现开车打手机至少会被罚款60欧元,违规记录记1分。
此外,欧洲人约会时也不用手机,甚至和家人、朋友聚会时,也尽量不用手机。如果有重要电话,会简短表明歉意,然后出门去接电话,并且打电话的时间会尽可能短。
青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