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7月28日、29日,我市开展全市产业集聚区暨重点项目集中观摩点评活动,示范区获得城区观摩组第一名。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常鸿代表示范区在全市产业集聚区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据悉,今年上半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2亿元,同比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20.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21亿元,同比增长25.84%。示范区还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豫北组排名第一,创下我市历次观摩评比最好成绩,成为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为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区完善规划思路,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构想和“一城三带三轴六大片区”的规划建设格局,即重点抓好“焦南新城”(南海路以南、长济高速以北、中原路以西、普济路以东)建设;积极打造“三带”(新河经济景观带、沙河生态带、蒋沟河生态带)“三轴”(迎宾路景观轴、中原路产业轴和民主路生态轴);谋划推进“六大片区”(教育科技片区、商务办公片区、文化旅游片区、总部经济片区、工业物流片区和生态农业片区)。目前,示范区已初步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调整,正在深化焦南新城规划。
提升城市功能。今年计划开工建设25条道路,总投资30亿元。世纪路、中纬路、文丰路已基本建成;南洋路、黄河路等续建道路和中原路、丰收路、文汇路、S104、S308等新建道路正快速推进;污水泵站、滨湖变电站等配套设施正加速建设;韩公教育园区等社会事业项目已启动实施。
强力招商引资。上半年,签约项目91个,总投资135.7亿元。主要有:总投资18.3亿元的航空航天3D制造焦作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河南中烟集团功能塑料膜项目、总投资4.5亿元的移动密码产业园项目以及星通北斗项目。近期,总投资30亿元的磁悬浮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法国圣戈班建筑节能智能控制项目和中国网库焦作电商谷、银客网中原互联网金融中心、浪潮河南云计算中心、北京恩源科技电商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将签约落地。
加快项目建设。坚持项目推进“七个一”机制,实行项目推进周例会制度。上半年,198个项目完成投资44.6亿元,5个省重点、42个市重点项目均超时间进度完成投资计划。大江重工、华晶金刚石、金宇阳电容式电子触摸屏等7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或试生产;天宝桓祥六面顶液压机、喷浆机器人、三维城市综合体、中轴重型机械制造、嵩阳触摸屏柔性导电膜等项目进展顺利。
强化科技创新。建成产学研联合体40多个,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60余项,明株、宇建、卓林等12家企业被评为全市“专精特新”30新企业。高新区升级已列入今年科技部、省政府的省部会商工作内容之一,有望进入下批升级名单。与中关村合作稳步推进,首个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北京善水芯光微孔材料项目即将入驻;西安科技大市场焦作分会场即将启动建设。
面对成绩,示范区将以此次观摩点评活动和会议为契机,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在城市做靓上下功夫。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一城一带五区”建设。“一城”即焦南新城,完善规划后逐步启动建设。“一带”即新河经济景观带,重点抓新河中央商务区建设。“五区”即1.7平方公里的李万商务区、34.4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集聚区、9.3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8.6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平方公里的寨卜昌古民居文化旅游区。编制李万商务区规划,启动部分企业搬迁和村庄改造;加快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报批;编制现代物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省内第一家对接航空港的省级专业物流园区;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寨卜昌古民居文化旅游区规划。二是突出产城融合。加快市二医院、同仁医院二期、韩公教育园区、三维城市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基地等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浪潮河南云计算中心等新兴产业服务平台作用,形成产城互动局面。三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黄河路、南洋路、紫金路、南环路等25条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新修道路总长突破40公里。
在工业做强上下功夫。做到三个支持。一是支持骨干企业。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促进集群发展。支持厦工、瑞庆等重点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新上项目等方式扩大规模。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厦工二期多用途装载机技改项目。9月,奇瑞动力总成研究院落户,启动瑞庆二期1.6L发动机项目。对接德国艾柯夫公司,促成大江重工采煤机项目落地,引入上海赛领战略投资,加快建设卓立高科技项目,实现明年产值突破10亿元。二是支持科技创新。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和产学研合作计划。对接高新区升级,抓好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焦作科技大市场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0项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5家、产学研联合体50个。三是支持企业上市。加快宇建、卓立、科瑞森等6家企业的上市步伐,培育9家上市重点后备企业,力争年内2家以上企业成功上市,形成集聚效应。
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围绕521招商目标,做到四个继续坚持。一是坚持全员招商。扩大小分队招商成果。领导上阵,主要领导全程跟踪重大项目。二是坚持企业家招商。组织企业家外出集中招商,实现以商招商。三是坚持产业链招商。依托瑞庆,引进上海世保20万套发动机缸体缸盖项目,提高配套产品本地化率,逐步实现整车生产,建设汽车产业园;依托华晶,促成郑州华晶整体搬迁;依托嵩阳、金宇阳,引进浪潮集团大尺寸触摸屏项目。四是坚持选择性招商。坚持项目评审会制度,从投资强度、节能环保、科技含量、亩均效益等方面严格把关,提高招商项目质量。
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在继续坚持项目推进“七个一”的基础上,做到四个完善。一是完善项目周例会制度。坚持项目推进、道路建设周例会制度,建立台账,落实责任,督办解决。二是完善手续办理机制。绘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并联审批,压缩时限,加速行政审批。三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年底严格兑现奖惩。四是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坚持对内挖潜、对上争取并举,好项目优先供地,不能按期开工的依法收回,保障项目用地。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探索建立融资担保平台。加大整治力度,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推进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