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示范区获得城区观摩组第一名
示范区开展八一慰问活动
合力抗旱保秋收
“垃圾小区”变脸记
孔祥飞:把握青春乐奉献
政府出资 为困难群众买保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力抗旱保秋收

作者:本报记者 郭树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7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阳庙镇聂村一眼新打的机井旁,哗哗哗,井水流入干涸的玉米地。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贺会来告诉记者:“这是政府今年及时下拨资金新打的机井,这下派上了用场。”

  面对连日来出现的高温干旱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示范区不等不靠,及早动手,科学应对,目前已经安排抗旱资金260万元,打井196眼,其中,阳庙镇新打31眼、苏家作新打19眼、宁郭新打92眼、文昌新打54眼。目前,该区17万亩秋种作物,已经浇水15万亩。

  为了全力抗旱,示范区农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抗旱防灾工作,并成立抗旱防灾服务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掌握旱情和灾情,指导当前农业生产。同时,该区积极加强与市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利用农民信箱、现代农业网站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应对技术措施。

  记者在阳庙镇北西尚村看到,玉米地面临日益干裂的危险。该村自筹资金15万元,用于新打机井,以解决该村3000亩玉米灌溉问题。同样“自救”的还有苏家作北石涧、齐村等。阳庙镇副书记、镇长韩国强告诉记者:“政府投入,群众自筹,形成合力,确保了抗旱资金的及时到位。”他说,该镇干部目前全部包村进行抗旱指导,全镇所有机井实行24小时轮班抽水,有效地解决了秋田灌溉问题。

  在苏家作乡苏家作村,记者遇到在该村指导抗旱的苏家作乡党委副书记王迎军。他告诉记者,为了全力抗旱,该乡建立全天候值班制度,采取24小时值班制,密切关注旱情,及时掌握各地灾情,并积极做好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工作,合力推进农业抗旱工作。他说,该乡还成立了抗旱技术指导小组,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一步摸清旱情、墒情,推广科学灌溉、适时施肥,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力求将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目前,该乡政府和群众集资共新打机井19眼。

  该区科技人员告诉记者,科学抗旱很重要。如在搞好抗旱浇水的同时,抓紧对玉米生长偏弱的地块追施“偏心肥”,促进玉米生长。同时,大力推广缓控释肥,一旦出现降雨天气,确保玉米生长需要。同时重点搞好病虫害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控,最大限度地控制蔓延病虫害危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