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当前我市玉米大多已进入大喇叭口期,正值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旺盛生长阶段。”日前,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长、高级农艺师王万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阶段需水需肥增多,是玉米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管理时期,各地要切实抓好五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抓紧追施肥料。对前期未施过肥的,应抓紧追肥,一般亩追硝酸磷肥50~60kg或尿素30~35kg;对播种时或拔节前后施过一次肥的,目前再亩追尿素15~20kg;对播种时按产量设计一次施足肥料的,可视苗情酌情追肥,如果有脱肥迹象,应亩追尿素5~10kg。
搞好抗旱防涝。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特别是抽雄前10天、后20天不能受旱,一旦受旱,减产严重。因此,玉米田凡土壤相对含水量拔节至抽雄低于70%、抽雄至灌浆低于80%、灌浆至蜡熟低于70%时,要及时浇水。
加强病虫防治。对玉米螟、甜菜夜蛾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可用3%辛硫磷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公斤丢心防治;对棉铃虫、粘虫、造桥虫等可用吡虫啉或有机磷与菊脂类复配剂喷雾防治;对玉米褐斑病、锈病、大、小斑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禾果利、多菌灵、粉锈宁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及时拔除小弱株。对于密度偏高玉米田中比正常株明显弱小的植株,因其多难以成穗要及早拔除;对于个别至今仍未间定苗的地块,要抓紧定苗,定苗时要拔去弱小株、病虫株,减少养分消耗,增加通风透光,使水肥集中供应正常植株生长,促进穗大粒多。
坚持抗灾夺丰收。玉米中后期正值汛期,也是玉米遭受涝、风、雹等气象灾害的多发季节。因此,遇到风灾造成玉米倒伏或茎折的,要及时将倒伏植株扶正或3~4株捆扎一起,每株要培土、踏实,增强抗倒能力,降低产量损失。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