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经费887万元,申报国际发明专利1项;3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87项,开发、引进、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28项……谈及山阳区近年来的科技创新工作,山阳区科技局局长许金平如数家珍。她说,服务创新就是服务发展、服务转型,山阳区科技部门将继续创新服务形式,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
许金平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是做好工作的强有力保障,山阳区科技财政资金投入逐年提升,近3年累计投入科技项目经费1960万元,年平均增长15.3%;在每年召开的经济工作表彰大会上,专门表彰科技创新企业及优秀科技工作者;区主要领导经常走访科技企业,详细听取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情况,并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快科技发展等问题,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目前,山阳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夯实。2014年以来,有1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后备,8家企业申报市级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山阳区共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科技型企业13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去年,在全市开展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山阳区4家企业(焦作市巡返特种玻璃厂、河南省群英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焦作市三利达娱乐设备有限公司和焦作力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被评为焦作市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企业。
许金平认为,山阳区科技部门要立足于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一是做好政策引导工作。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科技方针政策,精通市科技局各科室相关业务,组织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大力引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研发平台。二是做好项目引导工作。为帮助企业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工作,该局建立科技项目申报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保姆型”服务,实施“零见面、零距离”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办事程序,为科技项目申报优化环境。三是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搭建企业QQ和微信聊天平台,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通过多方沟通联系,尽力尽快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2013年,山阳区科技局在全区作风效能环境建设民意测评活动中取得第一名。
针对如何做好下一步的工作,许金平谈了自己的打算。一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申报力度,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力强的科技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2014年,将重点服务焦作市三利达娱乐设备有限公司和焦作力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为这两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筹备企业上市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二是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焦作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创新券和贷款贴息工作将相继开始,该局将针对3项重点工作对辖区企业进行系统培训指导,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市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名单。三是继续加大科技项目及研发平台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省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和实施,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申报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度,争取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四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围绕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人才培养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推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对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高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争取建成1家河南省院士工作站。五是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上新台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引进专利新技术、创造专利新产品,增加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并重点抓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