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31亿元到1707亿元的年生产总值,5年来,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在发展中证明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从2个中国驰名商标到7个,5年来,我市企业用诚信赢得了市场的尊重;从仅有的名牌奖励项目到增设每家100万元的市长质量奖奖励,5年来,我市用政府质量奖引领企业追求卓越持续提升质量。
“全市88家政府质量奖、省名牌产品和质量诚信企业,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达447亿元、26.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10.7%、8.4%,这些品牌优、技术强、具有行业话语权的名优企业日益成为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中坚力量。”8月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在全市质量工作会议上说。
5年前的今天,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053家,其中拥有名牌产品的28个,年销售额135.8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7.4%。5年来,这些名优企业年销售额有了大幅度增长。
这些变化,正是企业在争创市长质量奖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的脚步,探其原因,质量的提升、管理的规范、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
企业之变:从一人引进到全员参与,完善管理实现科学发展
在焦作市海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华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操控机器,一根根无异纤精梳纱自动快速整齐地缠绕到纱锭上。“我每天都要按时对机器的运行情况进行查看,看看同事们有没有遇到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回去仔细研究。”7月29日,一位正在生产车间巡查的员工余保林向记者介绍他的工作。
余保林笑着说,他在这里工作有8年了,这几年不仅海华公司有了很大变化,他自身也成长了许多。“我们公司自实行卓越绩效管理以来,每年分期分批组织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一线挡车工进行培训和学习,每年还会选一批优秀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毕业后再返厂聘用。我就是第一批被送去学习的,学习回来后,就到生产部督导产品质量。”
据介绍,2009年,海华公司在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曹俊海的首倡下引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如今,海华公司职工对市长质量奖都有了自己的认识,知道其作用是引导企业自主引入先进的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自2009年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来,海华公司在质量管理上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焦点、以精品树品牌、以质量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工作机制;在技术上立足自主创新,积极研发新产品,实施科技兴厂战略;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培养青年技术骨干,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实施人才兴厂战略。卓越绩效管理的实施,使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走上了一条追求卓越的发展之路。
当记者问及自实施卓越绩效管理以来,他们自身体会到最大变化是什么的时候,正在给棉纱作质检的工人毋艳萍笑呵呵地说:“企业效益好了,我们的工资不仅有了保障,还涨了不少。2008年的时候,我每月的工资是800元。现在,我每月工资可以拿到2900元。”工资提高自然激发工人的工作热情,激活了工人的创新意识。该公司5年间,产品档次由普通棉纱提升为高档紧密纺精梳纱,纱锭增加了7倍,资产总额增加了2倍,预计2020年达到50万纱锭,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质量奖的实施,对引导企业引入先进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又用实际行动回馈着每位员工的辛苦付出,工资的不断增长,实施班车接送,关爱帮助困难职工……
经济之变:从一家监管到全民关注,焦作产品转向焦作品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质量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竞争的致胜法宝。大力提升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实施质量立市战略,对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全市经济增长、助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13年年底,我市有规模以上企业1155家,拥有河南省名牌产品57个。为提升我市企业整体竞争力,激励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模式,促进企业持续改进,树立了追求卓越的典范。2009年,我市设立政府最高质量荣誉奖——市长质量奖,通过“政府办奖、企业创奖、以奖兴企”,实现以质取胜、以质兴市,推动“质量立市”。
“在市长质量奖企业培育之初,我们发现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业绩很好,年产值、销售额、利润连年攀升,企业负责人的经营思路、管理理念都很明晰、超前,但就是内部管理跟不上。为切实解决企业管理缺失的问题,市质监局积极帮助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企业按照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创新和变革,制定自己的质量战略目标和经营战略目标,通过建立一个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并加以持续的改进来实现全面的绩效提升。”7月21日,市质监局副局长张秉玉在向记者谈到质量奖的实施时说。
质量奖的实施,对我市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2013年我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河南省著名商标14件,河南省名牌产品22个,省质量诚信A级企业达到20家,居全省第2位。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效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性指标。企业只有以质立世,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树立精品意识,实行精益生产,推行卓越绩效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百年大计’,才能成就品牌企业,也才能使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市质量立市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小平说。
发展之变:从积极创奖到追求卓越,提升质量已成立市之本
“实施市长质量奖,目的是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引导和激励我市各行各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总体水平,促进产业振兴,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实现我市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建设。”李小平说。
据了解,政府质量奖制度起源于日本。1951年,日本政府设立了第一个国家质量奖——戴明奖,以鼓励企业规范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1987年,美国设立政府质量奖,制定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标准,并将此作为评价依据的质量控制体系。紧随其后,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也先后设立了质量奖。中国质量协会于2001年启动“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审工作,2006年“全国质量管理奖”更名为“全国质量奖”。2010年,我省第一次开始评审省长质量奖,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一家获得省长质量奖的企业。目前,我市共有3家企业获得省长质量奖。
在我省实施省长质量奖的同时,为促进我市产业振兴,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经济竞争力,2009年9月,我市启动市长质量奖的评审工作,每年评选3家企业,并给予每家企业100万元的奖励,与省长质量奖奖励额度相同,对省名牌产品生产的企业给予奖金5~13万元不等。2010年,我市评选了第一届市长质量奖和县级各县(市)长质量奖,共评选了4届,11家企业荣获了市长质量奖、43家企业荣获县长质量奖。截至目前,发放焦作市市长质量奖奖励资金1100万元,市、县两级政府共发放名牌与质量奖励资金2300多万元。
从最初一个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到现在51家政府奖获奖企业,市政府的投入是巨大的,引发的效应自然也是巨大的。“参加市长质量奖评选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梳理和持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产品和质量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经营绩效的提升,这其中的收获远远超过了奖项的名称和荣誉。参评市长质量奖,是永威在经营管理提升之路上,引入的强力助燃剂,为永威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河南永威安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太平说。
如今,市长质量奖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方向。从申报创奖到自主完善管理它带来的不再是追求丰厚的奖金,而是企业自觉的市场竞争意识,追求卓越绩效的精神。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当前,我市正处于爬坡越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必须把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必须把质量工作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不懈抓紧抓好。”张文深的话,为我市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