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抠”出一腔精气神
强化服务意识
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
市太极体育中心周边道路征迁建设绿化进展情况通报(第二十二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

作者:本报评论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今天,本报头版头条位置推出的焦煤集团九里山矿员工刘金玉这个人物典型,起码有两个令人感动的地方:

  一是在修旧利废的岗位上坚守26年,本着以矿为家、勤俭持家的理念,为矿上节约每一个零部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每一笔材料费开支。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坚守,令人感动。

  二是看到浪费公家材料的现象时“心里就起急、恼火”。这种把浪费当作仇敌的本能反应,令人感动。

  我们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背景下,重磅推出这个人物典型,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警示,此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一任接着一任续写丰功伟绩的同时,都把“艰苦奋斗”四个大字鲜明地刻印在奋进征程上。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八项规定”,哪一条不是和“艰苦奋斗”紧密相连?

  领导干部有必要拿起刘金玉这面镜子,好好地照照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先贤范仲淹的情怀;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是今人吴仁宝的境界。与他们比起来,刘金玉,生活在当下,奉献在今天,所做的工作虽然碎、虽然小,但眼界高、胸怀广,唯其如此,才更能够引起身居领导岗位的人民公仆们反躬自省、砥砺而行。

  普通群众也有必要拿起刘金玉这面镜子,好好地照照自己。“小瓜子能解决大问题”“一块煤核儿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刘金玉知道的道理并不多,但他理解得透、践行得深。我们作为一般人,作为普通人,和他人的配合,为集体的努力,对国家的奉献,都可以通过厉行节约,汇细流而成江河;即便是在自己家,也应当精打细算,少一些败家之举,多一些兴家之策。

  如今,在咱们焦作,吸引、鼓舞、带动、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十大建设”都是投资几亿元、几十亿元的大工程,但再“大”也是由无数的“小”组成,细微之处的斤斤计较,算到分毫的“小家子气”,对于完成“十大建设”之“大”,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金玉带给我们的启示,还应该更多。①2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