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上山打柴割草,成年后下地干重体力活,80岁还能做竹编,105岁时又在屋前种了一小片菜地……今年已经107岁的王占文老太太,一辈子都在劳作,现在的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做。
近日,在博爱县月山镇下庄村村委会院里,记者见到了王占文老人。村干部说,因老人的房屋危旧,两年前村委会腾出了一间房子给老人住。
走进老人的屋子,看到一张床,一张桌子上有个电磁炉,案板上还有南瓜丝软面煎饼。老人的孙女说,奶奶身体还好,现在一个人住,一天三顿饭也是自己做。
身份证上显示,老人生于1907年4月15日。虽然老人听力稍差点儿,但大声说话她还听得见,于是记者打开了老人尘封已久的记忆。
“小时候可受罪了……”老人说自己的娘家在月山镇东矾厂村,那是山里边。她姊妹4个,因家里穷,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都送给了山西的人家。她五六岁时就在山上捉蛐蛐,让父亲去卖钱补贴家用。七八岁时就在山上拾柴火割草。9岁那年,她被送到几里外的皂角树村,给一个小男人当童养媳。
“我14岁那年,那个小男人外出讨生活,可一去就没了音信。我30岁时,小男人他爹给我另找了一个婆家。婆家也很穷,好的时候一天能吃两顿饭,差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而且大都是野菜、树叶。”老人说起往事,呜呜哭出声来。“没有吃的不说,还闹兵匪,整日里兵荒马乱的,家里的鸡都被逮走了。”
老人说,她到32岁才生了头一胎,可孩子活到3岁就连病带饿死去了。直到42岁时,生了第二胎,两年后又生了第三胎。这两胎都是男孩,如今也都60多岁了。
“我对俺妈的印象,就是她特别能干活。她什么农活都能干,当年集体劳动挣工分时,她一天能割一亩半的麦子,比男劳力都强。年底分粮食,我家在村里分得最多。冬天农闲时,她还参加水利维修,在河里挑泥、修渠,男人都干不过她。”老人的小儿子说。
“老人在80岁时,我还见她做竹编活,织门帘、编竹筐,很少见她闲着。”一位村干部说,“前两年让她住进了村委会,她见有块空地,就种上菜,现在地里还有豆角、辣椒啥的。”
“奶奶特别俭朴,她存了很多过去带补丁的衣服,前两年我才把那些衣服处理了。她当时很生气,说小时候她穿的都是用卖柿子的钱买来的旧衣服,现在的衣服带个补丁就扔掉,说我忘本了。”老人的孙女说,“近年来我常来照管她,总见她烙的馍里有野芹菜、麻子菜等野菜。虽然有电磁炉、煤球炉,但她总喜欢烧柴火做饭,说这样省钱。”
“现在的日子好到天上了,国家对我照顾得真好,每月有低保、养老保险、高龄补贴,一个月能领几百块钱。你看,现在的衣服连个补丁都没有。”老人扯起身上的布衫对记者说。
村干部说:“老人为人好,早些年村里谁家有红白事,她都上门帮忙,绗被子、缝孝衣、下厨房,啥都干。”孙女说:“奶奶也扯急,我小时候上树、下河沟游泳,她知道了也照样打我。”
“我妈很少有病,连感冒发烧都少有,就前两年出现了一次心绞痛,吃点药就不疼了,也没住院。她平时喜欢活动,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到外边走走,然后回来做早饭。早上的饭,一碗糊涂一个馍,中午多是汤面条,晚饭也是馍菜汤。她的爱好就是听戏和活动。”老人的儿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