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之燕
2003年参加工作的他,始终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为千家万户传播文化和邮政信息。他负责的路段上有单位用户18户,私人用户136户,投递里程36公里,用户的满意率达到100%。他就是博爱县邮政局月山支局投递员刘海波。
刘海波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以为投递工作是一项最普通、最简单的工作,只要肯卖力气,只要将报纸、信件及时送到就行。但是在之后的投递工作中,刘海波逐渐认识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需要坚持真诚、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干好。
在工作中,刘海波认真投递好用户的每一封信,不让任何一封信“死”在自己手里。有一次他拿到一封来自中国台湾的挂号信,收件人地址写的并不详细,留下的线索只有一个名字。刘海波觉得这封挂号信非常重要,便利用白天投递的时候打听线索,下班后仍然挨家挨户寻找收信人,将自己负责区域内的18家单位全部进行走访询问。他经过一个星期的寻找,终于找到该用户的一个亲戚,经询问该用户两年前就搬到焦作市区居住了。后来,他的亲戚和刘海波一起来到了收信人的家中,把挂号信交到收信人手上。用户拆开信件后,发现此信件是由台湾政府发的一份非常重要的财产继承书,如果这封挂号信因地址不详被退回去,就将被视为放弃继承遗产。用户含着激动的泪水,握住投递员刘海波的手连声道谢。刘海波说:“不用谢,我只是做好我的本职工作。”看到用户收到信件时那种感动,刘海波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刘海波的用户大多数是老年人,为了使他们能及时看到报刊、信件,他就把所有离退休老人的地址按路线顺序排列一遍。本来按照规定可以装置一个单元式信箱放在门口,既可以方便投递,又可以节约投递时间。但他不这样想,他想到老人的身体状况,便采取上楼投递的方式,这样就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但刘海波毫无怨言,他的心里只认准了一条:一封信、一颗心,一份报纸见真情。老人们都夸他是“人民的好儿子,邮政的好职工”。
在从事投递员的这11年里,刘海波从来不叫苦叫屈,总是尽自己所能将单位安排的工作做好。投递工作很平凡,刘海波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地忙碌着,默默地奉献着。他珍爱这一事业,正如他所说,只要需要,我愿一直干下去,奉献全部的热情和力量。
这11年来,刘海波全身心地投入到挚爱的邮政投递工作中,耐心、周到地向用户介绍宣传邮政各项业务,及时向用户解决用邮问题,从不推卸责任。由于他认真负责、热情周到,想方设法查投“死信”,不错投,不漏投,刘海波连续4年被市邮政局评为“绿衣英雄”“收订能手”。